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4种花色仙客来色素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客来激光系列(Cyclamens laser)的粉红色(Cyclamens laser‘Pink’)、紫色(Cyclamens laser‘Purple’)、红色(Cyclamens laser‘Scarlet’)、粉色(Cyclamens laser‘Pale pink’)4种花色仙客来为试材,分别于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对仙客来花瓣中呈色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儿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花期过程中,4种花色仙客来中粉色仙客来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植物,而类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红色仙客来在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色素含量的不同对花色的表现有明显作用。PAL酶和CHI酶对花色苷和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而对花色的影响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2.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3.
非独立试验数据的一般线性混合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方差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之一是试验数据相互独立,实际的试验数据未必能满足其条件,这使方差分析的应用范围和分析的效果受到限制。近年来,一般线性混合模型得到发展,为分析非独立试验数据提供了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一般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非独立试验数据的方法及其在SAS软件的实现,对小麦品比和玉米灌溉2个不同试验的非独立数据进行了一般线性混合模型与方差分析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差分析法相比,一般线性混合模型数据拟合效果好,在小麦品比试验使小麦品系效应比较的平均标准误降低18.4%,平均分析相对效率为1.5,而在玉米灌溉试验使灌溉效应比较和品种×灌溉交互效应比较的平均标准误降低9.1% ̄10.8%,平均分析相对效率均约为1.2。因此,对非独立试验数据,一般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要比传统方差分析模型高。  相似文献   
54.
粳性糜子淀粉与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粳糜为试验材料,小米为对照,采用碱提取法制备淀粉,研究粳糜与小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粳糜淀粉颗粒与小米淀粉相似,大多呈棱角圆滑的多面体型,颗粒粒径为4.32-11.04μm,淀粉晶型为A型,结晶度为35.625%-40.050%,比小米淀粉(32.58%±0.96%)高;粳糜淀粉的平均冻融析水率(52.1%)与小米淀粉(53.5%±0.24%)相似,冻融稳定性差;粳糜淀粉的峰值黏度(均值0.953 Pa·s)小于小米淀粉(1.169 Pa·s),抗老化能力(0.595 Pa·s)高于小米淀粉(1.144 Pa·s),但糊化温度(78.296℃)比小米淀粉(76.20℃)高;粳糜淀粉凝胶的硬度(1018.1 g)和弹性(0.86 mm)大于小米淀粉凝胶,黏聚性(0.39)小于小米淀粉凝胶(0.43).  相似文献   
55.
利用秋水仙素对甜荞种子多倍体诱导处理,探讨0.1%(A_1)、0.2%(A_2)两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和6(B_1)、9(B_2)、12(B_3)、18(B_4)、24 h (B_5)浸泡处理时间下最优的诱导加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后C1代植株DNA鉴定选育出多倍体甜荞植株,对其形态学特征、气孔和保卫细胞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A_2B_3处理组合的诱导率最高,为80%;其次是A_1B_5、A_2B_5的处理组合,诱导率分别为75%和50%。经流式细胞仪对C1群体DNA进行鉴定,从成苗的193个植株中共获得65株变异植株,其中36株为四倍体,29株为非整倍体。形态学鉴定发现,与二倍体对照荞麦相比,多倍体甜荞的株高降低、茎粗增加、分枝减少;根系粗壮、须根增多;叶片表面皱缩粗糙、叶色加深;花器官变大、颜色更加鲜艳;种子变大且种皮外表呈灰色花纹。叶片下表皮气孔面积变大,四倍体、非整倍体的长度分别增加了11.44、20.52μm,且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分别减少了9个、10个。  相似文献   
56.
不同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期淀粉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糜子开花后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糜子在干旱地区的最佳覆盖栽培模式。以粳性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处理,并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籽粒灌浆期间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糜子籽粒灌浆前、中期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水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P0.05),且籽粒淀粉积累速率较快,最终淀粉含量高于露地栽培,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佳,其籽粒中支链淀粉积累量的增加率达16.62%(P0.05),直链淀粉增加率9.08%,千粒质量增加率6.16%(P0.05)。但覆盖栽培没有改变AGPP、SSS、GBSS和Q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单峰曲线),没有影响酶活性峰值出现时间,AGPP和GBSS峰值出现在花后20d左右,SSS和Q酶峰值出现在花后15d左右。相关分析表明,糜子籽粒支链淀粉与SSS和Q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GPP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与GBSS和AGPP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GBSS、SSS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7.
苦荞芽菜活性成分变化规律及营养成分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保健具有重要作用。对人工控水条件下苦荞芽菜幼苗期活性成分的研究表明,随着苦荞萌发时间的变化,芦丁含量呈曲线变化,播种后第23~25天到达顶点,为最佳采收期;播种后第21天几乎检测不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此时营养成分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荞麦芽菜中氨基酸营养均衡,维生素含量及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小麦粉和大米,是不可多得的膳食营养改善材料。  相似文献   
58.
播期对糜子农艺性状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播期对糜子籽粒性状、农艺性状和籽粒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后续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以陕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月20日(B1)、5月10日(B2)、5月30日(B3)、6月20日(B4)4个播期,全生育期保持土壤充足供水。系统研究糜子成熟期农艺性状指标、籽粒性状及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分析不同播期下糜子株高、穗长、穗柄长、穗分枝数、千粒重、籽粒长/宽/圆度等农艺性状指标,研究淀粉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的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变化,总结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热焓特性及糊化特性与形态指标、粒径分布及粒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的株高、穗长、穗柄长极显著增加,主茎分蘖、分枝显著减少,穗二级分枝数和籽粒粒宽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且与其他播期相比,B1播期下粒径>28 μm颗粒的比例最高(25.5%),5—28 μm颗粒的比例最低(67.5%)。播期不影响糜子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了X-射线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B1播期的直链淀粉含量(1.3%)极显著高于其余播期处理(0.18%—0.53%)。不同播期的籽粒淀粉的热焓特性相关指标中,糊化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值温度(Tc)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热焓值(ΔH)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下的糜子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B3的峰值黏度(Pv)、谷值黏度(Tv)、最终黏度(Fv)和破损值(BD)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而回生值(SB)及糊化温度(PT)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B1淀粉的热糊稳定性最强,B3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强,但热糊稳定性最差,B2淀粉的冷糊稳定性最差,B4的冷糊、热糊稳定性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 适宜的播期可以提供充分满足糜子生长需要的光、温条件。早播使糜子籽粒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更加饱满,且籽粒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加,具有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更加适合加工热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播期不影响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是影响淀粉的X-射线的衍射峰强度,也会影响糊化特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59.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31个谷子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茎杆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谷子新品种(系)的8个分级性状多样性差异较大,株型、穗型和穗密度多样性较高,谷粒颜色和米色多样性指数较差;8个产量性状中,单穗重、穗粒重和株高多样性丰富,生育期和出谷率多样性差;节长中,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为23.294~26.811,H'变化范围为1.860~2.184,首部第3节CV较大,H'最高,多样性丰富;节粗中,CV变化范围为16.455~25.610,H'变化范围为1.473~2.023,首部第1节CV中等,H'较大,多样性丰富;不同节位的节粗具有一定的群集性,不同节位的节长位点分布较为分散;依据茎杆特性可将谷子新品种(系)划分为两大类群;单穗粒重与茎杆粗H'和茎杆长CV呈正相关(r=0.50,0.46,P0.05),且与茎杆粗CV和茎杆长H'呈负相关(r=-0.51,-0.47,P0.05)。31份谷子新品种(系)农艺和茎杆性状多样性丰富,茎杆长和粗对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对2006~2007年连续两年参加国家芸豆品种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品系)在38个试点的数据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产量性能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YD02-11(CK1)属于高产、稳定性品种,其余的7个品种都处于中产区域,YD02-06(i=5)属于较高产、稳定性品种,YD02-01、YD02-02、YD02-07、YD02-12(i=1,2,6,8)属于较高产、中等稳定性品种,YD02-03、YDO2-O4(i=3,4)属于较高产、不稳定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