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2006~2007年连续两年参加国家芸豆品种区域试验的8个品种(品系)在38个试点的数据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产量性能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YD02-11(CK1)属于高产、稳定性品种,其余的7个品种都处于中产区域,YD02-06(i=5)属于较高产、稳定性品种,YD02-01、YD02-02、YD02-07、YD02-12(i=1,2,6,8)属于较高产、中等稳定性品种,YD02-03、YDO2-O4(i=3,4)属于较高产、不稳定品种.  相似文献   
62.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连续12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变化,探讨中国苦荞品种改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中国苦荞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对苦荞性状的影响,按照中国南北方地理划分标准将苦荞区试试点分为北方组和南方组,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4年共12年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及产量性状在南北方的变异,并比较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育种单位选育的苦荞品种在南北方的性状差异。【结果】12年间,苦荞北方组和南方组参试品种产量分别增加了21%和32%,年均增幅分别为1.8%和2.6%。来自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山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和重庆市等19家育种单位共提供了42个苦荞品种。其中,云南省5个单位,贵州省4个单位,陕西省3个单位,甘肃省、山西省和四川省各2个单位,江西省、湖南省和重庆市各1个单位。来自云南省、贵州省和陕西省的12家育种单位贡献了59.5%的参试品种,这些省区也是苦荞的主要产区。依据不同省(区)苦荞品种聚类分析,在相对遗传距离为5时,可将北方组和南方组苦荞分别分为4类和3类。北方组中陕西省、湖南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甘肃省、贵州省、江西省和云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重庆市和四川省的育成品种各自分为一组;南方组中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和重庆市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陕西省、甘肃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四川省和湖南省育成品种被分为一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和南方组苦荞的单株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在南方组苦荞中,单株粒重和产量均与主茎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南北组中均有所不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53.0%的变异,南方组苦荞的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61.4%的变异。【结论】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表明,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改良取得成效,产量有了一定的提升,生育日数有一定缩短,其他性状变化不大。全部供种单位中,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选育的品种较其他省份选育的品种具有更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抗逆的苦荞品种仍然是当前苦荞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提高单株粒重、增加主茎分枝数等性状仍是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选育高黄酮、易脱壳、抗落粒、抗倒伏、成熟期一致和适于机械化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是苦荞生产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挖掘新型苦荞种质资源与优异基因,加强分子设计育种等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苦荞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是苦荞品种改良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4.
红小豆丰产性及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第一轮(2001~2002年)国家红小豆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9个红小豆品种(品系)在40个试点(两年)的数据资料,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丰产性及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937-6325属于较高产、稳定型品种;保8824-17属于中产、稳定型品种;9218-816、辽红1号和冀红3号属于中产、平均稳定型品种;宝清红小豆属于较低产、平均稳定型品种;B3605、保876-16属于中产、不稳定型品种;白红3号属于较低产、不稳定型品种。同时也表明,秩次分析法能对作物区试品种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5.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生育时期的甜荞和苦荞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利用体外法研究了荞麦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高,苦荞含量高于甜荞,达0.05显著水平;两品种的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氧化性,与甜荞相比,苦荞的总抗氧化活性以盛花期最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最强,清除率达57.1%;回归分析表明,荞麦的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为小利马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湿磨法制备小利马豆淀粉,以小利马豆淀粉乳质量为基准,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和明矾,利用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相比,小利马豆淀粉的黏性较大,糊化温度较低,为63.60℃;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增加,破损值增大,热稳定性变差;添加一定量的蔗糖和食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小利马豆淀粉糊的黏度,冷、热稳定性变好;添加一定量的明矾,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利马豆淀粉糊的谷值黏度和终黏度下降,热稳定性变差,冷稳定性变好。【结论】蔗糖、食盐和明矾等食品添加剂对小利马豆淀粉的糊化特性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选用‘绿丰2号’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绿豆始花期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叶面分别喷施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为处理,测定开花至成熟期间植株地上部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各部位的分配比例、转运量和转运率,并在成熟期测产。结果表明:始花期叶面喷施DTA-6或S3307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绿豆干物质积累期,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同化物向叶片、荚壳和籽粒的分配;提高同化物向荚壳转运率,其中S3307处理可提高主茎叶片转运率,DTA-6处理可提高茎秆转运率,进一步促进同化物由“源”向“库”的转移。S3307和DTA-6处理绿豆产量较CK分别增加16.11%和8.30%。综合分析可知,始花期叶面喷施60mg/L S3307或50mg/L DTA-6可显著增加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量,提高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68.
选取参加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的9个苦荞品种(品系)在19个试验环境点的数据资料,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九江苦荞属于较高产、稳定型品种;云荞2号属较高产、稳定型品种;WK-189属于高产、平均稳定型品种;西荞3号属于较高产、平均稳定型品种;凤苦2号和凤苦3号属于较高产、低稳定型品种。  相似文献   
69.
绿色的回忆     
一九八四年九月的一天下午,图里河林业局接到林管局党委转来的内蒙古自治区电话:“请局长冯宝巨接电话并作记录。”  相似文献   
70.
芸豆种子蛋白组分及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芸豆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研究芸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溶、盐溶和总蛋白组分变化及种子胚和子叶变化过程中蛋白组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芸豆种子的子叶、胚含有丰富的蛋白亚基,其中,同一品种子叶和胚贮藏蛋白亚基差异明显,子叶、胚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总蛋白相差不大、条带丰富;不同品种之间条带存在差异;在发芽过程中,高分子量蛋白亚基的降解速度快于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子叶亚基的降解速度明显慢于胚的亚基降解速度;不同品种间子叶、胚条带差异明显,种子活力高的品种(Y05,Y06)降解速度快于种子活力低的品种(Y09,Y1 1),而蛋白含量高的品种(Y1 1,Y05)与蛋白含量低的品种(Y06,Y09)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芸豆品种鉴定、品种改良、优质栽培及发芽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