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玉米高赖氨酸含量基因型离体筛选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不同浓度赖氨酸(L)加苏氨酸(T)的培养基, 将opaqure-2等3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的胚接种在培养基上发芽, 同时测定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 检测胚生长对L+T的抗性与种子中赖氨酸含量关系, 筛选鉴定玉米种子中高赖氨酸含量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 opaqure-2对L+T有较强抗性, 子粒中有较高含量游离赖氨酸;普通玉米自交系抗L+T能力较弱, 种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在旅大红骨类群中检测到对L+T有较强抗性的基因型, 子粒中有较高含量的赖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玉米中存在典型的天冬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反馈抑制代谢途径, 试管L+T胁迫方法可用于筛选和鉴定玉米高赖氨酸基因型。  相似文献   
82.
对利用cDNA-AFLP技术获得的"紫娟"茶树幼嫩叶与成熟叶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sHMGS(GenBank登录号为JQ390224)。CsHMGS全长1 829bp,开放阅读框1 401bp,编码467个氨基酸,经氨基酸序列对比发现,CsHMG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参、橡胶树、春花和喜树的HMG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7%、86%、87%和87%,含有HMGS蛋白保守序列,表达特性分析发现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高于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83.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Mn,Na,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普通绿茶,而K,Ca,Fe,Cu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种质资源11种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7%-48.9%之间,反映了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多样性高;基于矿质元素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类。研究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化学分类,资源种质鉴别,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从分析气候(温度)因子着手,探讨2010年小麦晚熟的成因.选择4个年份,其中2001-2002年和2008-2009年是暖冬年份,2002-2003年和2009-2010年是冷冬年份.研究结果表明,年份之间小麦成熟期差异显著,但这一差异与生长期间的月平均气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有效积温天数等相关性不显著,而与...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绞股蓝总皂甙(GPS)对蛋黄胆固醇及蛋鸡产蛋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四水平的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批次192只35周龄的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日粮中绞股蓝总皂甙(GPS)的添加量分别为0 mg.kg-1、120 mg.kg-1、150 mg.kg-1、180 mg.kg-1。饲养试验为期60 d,试验末,以产蛋率、料蛋比为生产性能指标,以蛋黄重、蛋重及蛋黄胆固醇含量为蛋品质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PS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p<0.05),三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15%、9.93%、11.76%;但同时也显著降低了蛋鸡产蛋率(p<0.05),各添加GPS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46%、6.57%、16.28%。日粮中添加120 mg.kg-1GPS既可提高蛋品质,又不会使产蛋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7.
乳酸菌益生特性及降胆固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具有良好益生特性乳酸菌的筛选,研究其降胆固醇的机理。我们将分离自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牧民家庭自制的10份酸马奶中的16株乳酸菌经耐酸、耐胆盐实验,筛选出1株益生特性较好的乳酸菌,为E2301。同时通过胆固醇吸收动力曲线和超声波抗性实验对E2301进行降胆固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2301耐受pH3.0人工胃液和0.3%的高胆盐环境的能力分别为57.12%和86.93%。且E2301菌体破碎液中胆固醇含量高达49.96%,说明胆固醇被菌体细胞吸收进入了自身体内。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建立银杏叶胶囊质量监控方法。[方法]采用RP-HPLC-DAD方法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银杏叶胶囊进行了质量监控研究。色谱柱为Inertsil~RODS-3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4%磷酸水(A)-乙腈(B)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0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银杏叶胶囊与对照品全峰匹配,其相似度为0.901~0.93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为银杏叶胶囊质量控制提供实践依据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9.
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幅为43.65%~51.19%,高水浸出物(>45.00%)资源有21份;茶多酚变幅为12.02%~38.60%,高茶多酚(>25.00%)资源有16份;氨基酸变幅为1.46%~3.41%;咖啡碱变幅为2.17%~4.91%;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5.52%~25.89%;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9%~9.84%;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2%~16.57%,其中EGCG变幅为2.87%~10.01%,高EGCG(>8.00%)资源有4份;除茶多酚和氨基酸生化指标外,酚氨比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初筛选出适制绿茶资源有5份,红绿茶兼制资源有11份,适制红茶资源有7份。供试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90.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大叶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加快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8对SSR引物对94份大叶茶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28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57个;Shannon信息指数(I)在0.91~1.66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91,最大为1696位点1.66,平均每个位点为1.3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数值在0.476~0.753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476,最大为1696位点0.753,平均值为0.64;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1、0.70。通过对94份供试材料来源地遗传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材料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来源地之间而非同一来源地内。并且多数同一来源的材料分散在不同类群中,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聚类结果与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参数值分析结果一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可为云南茶树资源的育种和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