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屡创高产佳绩,1994年“榆杂29”最高单季产量达16628.25kg/hm^2,2000年“滇杂32”达15441.15kg/hm^2.金秋时节,云岭大地再传捷  相似文献   
32.
<正>金阳县地处川西南,位于凉山州东部边缘,西北与昭觉、雷波、布拖县接壤,东南临金沙江[1]。海拔460~4070m,高山养羊区,海拔2500~3200m,年降水量1200mm左右,年均温0~4℃,年日照1500h,农作物以洋芋、荞子、燕麦为主;中山养羊区,海拔2000~2500m,年降水量1100㎜,年均气温8℃左右,年日照1750h,农作物以玉米、洋芋、荞子、黄豆为主。高中山农作物一年一熟,冬春有大量闲地可种植光叶紫花苕等饲料。同时,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也是养羊饲料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3.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 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 960 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34.
滇杂37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01).  相似文献   
35.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01)。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6.
恢复系秧龄对高原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相似文献   
37.
滇Ⅰ型粳稻不育系花粉败育状况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供试的114个滇I型粳稻不育系花粉镜检,结果表明:滇I型不育系的大部分材料中均有染败花粉粒,但染败花粉粒所占比率因保持系来源的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有23份材料的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这些材料以圈败花粉粒所占的比率较大,圆败花粉率占50%以上的有16份,占无染败花粉材料的69.56%,滇I型不育系中未发现全部为碘败花粉的材料。用败育程度较高(花粉粒全部为圆败和碘败)的不育系材料分别与南29和南34测交,杂交组合育性均可恢复,南29和南34对败育程度较高的滇I型不育系仍具有恢复力。  相似文献   
38.
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39.
滇香紫1号是利用广南紫米与鄂香1号进行杂交组配选育的有色稻新品种,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和墨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主选育而成。于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9001号),具有株型好、抗倒伏、花青素含量高、米粒紫黑色,香味浓,食味品质高、综合抗性好,推广应用前景好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滇香紫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0.
 采用单株选择(不育系和保持系花粉镜检)、成对回交、株系鉴定、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去除不育系中异杂株的方法提纯滇Ⅰ型不育系;经田间种植鉴定,原种纯度达99.90%以上;缩短了种子生产年限,减少繁殖代数,有效地保持了不育系原有的配合力和典型性状。达到“起点高、防杂严、数量大、程序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