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王家沟小流域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种植常规玉米为对照(T1),利用2015年5-8月自然降雨采集的地表径流样品,研究了黑麦草(T2)、墨西哥玉米草(T3)、大力士甜高粱(T4)三种牧草对三峡库区旱坡地氮磷流失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种植结构调整及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牧草均能显著减少径流及泥沙中的氮磷养分流失量,以墨西哥玉米草效果最佳;降雨造成的氮磷养分流失以泥沙为载体为主要流失途径,占总氮、总磷流失量的76.34%~79.97%和81.69%~83.90%;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的生物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分别为玉米处理的4.45、1.52倍和4.89、1.53倍,种植4种植被的养分截存效果表现为T2、T3>T4>T1。考虑到养分截存效果及饲用经济效益,三峡库区旱坡地应优先选择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其次选择黑麦草,代替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2.
引进并探究几种特色南瓜在宜宾市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四川省宜宾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以青香南瓜、裸仁南瓜、迷你桔瓜、金蝶飞碟瓜、盛-奇宝婕妮F_1、奇山奇竹F_1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特色南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在营养价值方面:迷你桔瓜最好,其次是青香南瓜、金蝶飞碟瓜;在产量对比方面:覆膜处理的产量比露地栽培产量高得多。在经济效益方面:呈现迷你桔瓜裸仁南瓜奇山奇竹F_1盛-奇宝婕妮F_1金蝶飞碟瓜青香南瓜的趋势。通过此次引种栽培的探究,表明这六种特色南瓜品种特性均较好,适宜在宜宾地区种植,且可采用覆膜处理来提高产量,降低感病程度。  相似文献   
23.
黄容 《农家致富》2005,(2):53-53
最新研究表明,孕妇是最需接受冬阳洗礼的人群:  相似文献   
24.
25.
陆畅  徐畅  黄容  田冬  高明 《草业科学》2018,35(3):482-490
为揭示西南紫色土区有机碳库对秸秆还田和施用生物炭的响应,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油菜(Brassica napus)-玉米(Zea mays)轮作制度下,对照(CK)、秸秆还田(CS)、施用生物炭(BC)、秸秆+生物炭1∶1混施还田(CS+BC)、秸秆+速腐剂还田(CS+D)5种处理的紫色土各形态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和施用生物炭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CS+D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粗颗粒有机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熵最高,增幅分别为104.17%、248.57%和66.61%;其次为CS处理,增幅分别为75.25%、211.43%和51.38%;CS+D和CS处理的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CK处理高87.42和70.95;BC处理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最高,达到了13.14 g·kg-1。可见,秸秆还田、秸秆+速腐剂还田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效果优于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提升地力和改善土壤质量,而施用生物炭下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高,有利于土壤有机碳长期稳定固持。  相似文献   
26.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由多基因共同编码,参与植物转录调控、生长发育及胁迫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以毛竹为研究对象,克隆了1个Dof基因,命名为Phe Dof4-1,基因长度为1 473 bp,推测其蛋白质产物的分子量是53.2 kDa,等电点为8.05。qRT–PCR结果显示,Phe Dof4-1在低温和250 mmol·L~(-1) Na Cl处理的幼茎中诱导表达,而在20%PEG8000处理的根中表达则受到强烈抑制,在叶片中不同处理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表达趋势。研究结果为Phe Dof4-1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竹子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研究稻-蒜轮作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养分变化对种植年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长期稻-蒜轮作土壤的施肥措施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成都平原稻-蒜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不同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15、>20年)对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分级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蒜轮作种植年限的增加使0~20 cm土层粘粒含量显著增加了28.27%,粉砂粒组分显著降低了7.89%;(2)稻-蒜轮作的土壤均以1~0.25 mm团聚体为优势粒径,与稻-蒜轮作种植年限<10年相比,种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长期猪粪施用下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7 a定位试验,探明了稻-麦轮作中不同猪粪磷施用量下土壤磷素有效性以及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系数与逐步回归拟合方程剖析了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对磷有效性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猪粪显著提升了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29.
秸秆及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油菜/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碳量还田”原则设置了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CS)、秸秆+速腐剂还田(CSD)、生物炭还田(BC)、秸秆+生物炭1∶1还田(CSBC)处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的变化,以期为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及紫色土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 与对照(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幅为31.26%~107.82%,其中以BC处理最显著,达到107.82%,且BC、CSBC处理显著高于CS、CSD处理,生物炭更有利于土壤固碳。2)土壤各活性有机碳含量在油菜角果期和玉米灌浆期最高,除玉米季土壤可溶性碳外,各处理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SD>CS>CSBC>BC>CK处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各处理的MBC、DOC和ROC含量分别为125.53~172.02 mg·kg-1、102.73~79.07 mg·kg-1和2.00~6.01 g·kg-1。3)秸秆和秸秆+速腐剂的微生物熵、DOC/SOC、ROC/SOC显著高于生物炭和秸秆+生物炭。与CK相比,CS和CSD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ROC/SOC,而BC和CSBC处理却显著低于CK处理14.33%~18.38%。秸秆、秸秆+速腐剂还田能促进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的活性碳转化,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改善土壤生物肥力。生物炭还田尽管其微生物活性较低,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高,可以促进土壤固碳。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用量水稻灰对作物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退化黄壤为对象,通过莴笋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的水稻灰(0,10,25,50,100,250g/kg)对作物品质及退化黄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水稻灰不同施用量下土壤液塑限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灰的施用提高了莴笋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以施用量为50~100g/kg的处理效果较佳,但仅施用量为50g/kg时的莴笋硝酸盐与处理I(0g/kg)比较减少了54.9%;水稻灰施用能提高莴笋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且随着灰渣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过量水稻灰处理(250g/kg)的莴笋全氮、全磷含量的增加量较其他灰渣处理明显减少。(2)水稻灰处理提高了退化黄壤pH值,改善了土壤酸化情况,其中处理V(100g/kg)的退化黄壤pH值由4.84上升至7.13。水稻灰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对碱解氮的作用并不明显。(3)各处理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表现为处理V(100g/kg)处理IV(50g/kg)处理III(25g/kg)处理VI(250g/kg)处理II(10g/kg)处理I(0g/kg),其中处理V的0.25mm团聚体破坏率由63.1%减至17.6%,同时对0.25mm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提高效果最佳,但过量施用水稻灰(250g/kg)改良效果降低,0.25mm团聚体破坏率达到了42.4%。土壤液、塑限则随水稻灰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250g/kg水稻灰处理分别为31.67%,46.8%,有效提高了退化黄壤的保水能力。总体上,水稻灰施用量在50~100g/kg时,对退化土壤的养分环境、物理结构及作物养分品质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