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7篇
  11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331.
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又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方式方法,搭建起全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了“1+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了“农业综合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四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文章立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具体实践,对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提供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332.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333.
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与专家优势,构建专家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对接服务模式,对于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能力,发挥科技支撑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所述的"双百对接"模式包括专家选择、平台搭建、构建机制等内容,并分析了对接模式的特点,对模式服务内容与应用成效进行了介绍。应用服务模式,实现了"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对接和服务,促进了"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应用推广,显著提升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能力,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334.
为探明金边鲤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3(MyBPC3)基因的序列结构和组织表达特性,并分析其在金边鲤体色变异调控机制中的功能作用,试验采用RACE技术克隆金边鲤MyBPC3基因cDNA全长序列,检测分析其组织表达量及该基因与TYR、TYRP1、TYRP2和MC-1R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yBPC3基因cDNA全长4253 bp,开放阅读框3783 bp,共编码1260个氨基酸。软件预测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41.57 ku,理论等电点为6.42,并潜在22个PKC磷酸化位点和5个PKA磷酸化位点。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显示,金边鲤MyBPC3基因与鲫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BPC3基因在金边鲤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脑、皮肤、肌肉、脾脏、肝脏、肠道和肾脏组织(P<0.05),且该基因在金边个体心脏和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黑色个体(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yBPC3基因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C-1R、TYR和TYRP2基因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可知,MyBPC3基因可能参与了金边鲤皮肤黑色...  相似文献   
335.
336.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采取何种耕作方式可以显著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2016-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前韩村开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的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耕深25cm(T1),秸秆全量还田、耕深15(T2)、20(T3)、25(T4)和30cm(T5)处理,研究秸秆还田状态下微调的耕作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千粒重、病情指数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5处理的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千粒重、病情指数和DON含量均是最优值(除T1外),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从优到劣为T1>T5>T4>T3>T2,秸秆不还田T1处理表现最优,秸秆还田下T5处理表现最优,且T1和T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后T5处理的耕作方式最有利于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高质量连年秸秆还田不会造成赤霉病流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穗率、病小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与DO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DO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4月份平均气温与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37.
为评价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副产物秕谷、麸皮、糠和秸秆的饲用价值,测定其常规养分和抗营养因子及含量,并与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青贮玉米(Zea may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秕谷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糠、麸皮及秸秆(P<0.01),且秕谷中CP含量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糠、麸皮中CP含量高于青贮玉米,藜麦各副产物中EE含量均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糠和麸皮(P<0.01),而在秕谷、糠、麸皮均低于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藜麦秕谷、糠和麸皮中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高于藜麦秸秆、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2)糠和秕谷中常春藤型和齐墩果酸型皂苷均极显著高于麸皮和秸秆(P<0.01),且秸秆中两种皂苷含量最低;秸秆NSP中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3种单糖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秕谷、麸皮和糠(P<0.01)。3)糠、麸皮和秸秆中植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P<0.01),而糠中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麸皮、秸秆和秕谷(P<...  相似文献   
338.
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养成中期和后期最适投喂率,于吉富罗非鱼养成中期设置6个试验组(1.50%,2.00%,2.50%,3.00%,3.50%和4.00%),于养成后期设置4个试验组(1.50%,2.00%,2.50%和3.00%)开展养殖试验。周期分别为60和72 d。结果显示,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的体质量增加率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增大;饲料系数随投喂率的增加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投喂率为2.00%组最低;投喂率对罗非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脂体比有显著影响(P<0.05)。养成后期,吉富罗非鱼的体质量增加率随投喂率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随着投喂率的增加而增大,投喂率为1.5%时最低,投喂率为3.0%时最高。指出,在网箱养殖模式下,分别以获得最大体质量增加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适宜投喂率分别为4.02%和1.96%,养成后期分别2.56%和1.50%。  相似文献   
339.
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藜麦在甘肃省的适宜种植区,通过对甘肃省12个生态区(7市12县)种植的藜麦进行田间调查及分析检测,探讨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和籽粒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产量、品质、株高。藜麦生育期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经纬度呈显著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海拔和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和海拔与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产量和品质均与海拔存在显著回归关系,说明海拔是影响藜麦生育期、长势和品质的主要生态因子,高海拔区种植的藜麦植株生育期明显增长,粗蛋白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40.
为解决传统人工识别桃树病害效率低、成本高、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I深度学习的桃树病害智能识别方法,利用并微调ImageNet预训练的DenseNet-169分类模型,对桃树常见的11种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与模型训练,搭建桃树病害智能识别软件环境。该方法对常见桃树病害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1%以上,结合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对桃树病害进行识别,实现桃树病害的智能诊断并提供防治建议。该方法具有人力成本低、操作简单、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利于病害的及时诊出与防治决策的制定,对促进果园病害防控的智慧化管理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