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探索桂糖31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A)为施肥,设高肥A1(N 379.5 kg/ha、P2O5 472.5 kg/ha、K2O 300.0kg/ha)、中肥A2(N 241.5 kg/ha、P2O5 270.0 kg/ha、K2O 135.0 kg/ha)和低肥A3(N 103.5 kg/ha、P2O5 135.0 kg/ha、K2O 90.0 kg/ha)3个水平;副处理(B)为种植密度,设低密度B1(7.5万芽/ha)、中低密度B2(9.0万芽/ha)、中密度B3(10.5万芽/ha)、中高密度B4(12.0万芽/ha)和高密度B5(13.5万芽/ha)5个不同密度.测定不同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肥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肥水平在中肥A2即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以中高密度B4的效果最佳;施肥和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肥A1和中高密度B4的栽培模式下桂糖31号最高产.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均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实际生产中桂糖31号最适宜的施肥量为N 241.5 kg/ha、P2O5 270.0 kg/ha、K2O 135.0 kg/ha,适宜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52.
广西甘蔗科技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广西甘蔗科技发展现状,分析甘蔗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品种选育,推广高产高糖高效栽培技术,形成甘蔗科研网络,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国际间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广西甘蔗科技今后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低氮胁迫对不同甘蔗基因型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甘蔗基因型在低氮胁迫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等方面的表现,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04系列6个甘蔗新品系进行新植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4/1028、04/1531、04/522、04/539、04/2299、04/109在出苗率、茎径、有效茎、产蔗量及含糖量方面均明显超过CK。其中04/539耐低氮胁迫能力较强,产蔗量及含糖量分别为104.81 t/hm2、15.04 t/hm2,比CK增加17.46%和15.04%。低氮胁迫对各参试甘蔗品系的分蘖率、蔗茎伸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固氮甘蔗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桂糖系列甘蔗亲本的开花习性,2011—2018年连续7个杂交季节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的25个桂糖系列亲本的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亲本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502、0.9631和0.9236,均属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始花期最早的亲本是桂糖28号,最迟的是桂糖11号,2011/2012年杂交季节各亲本的始花期普遍最早,2017/2018年杂交季各亲本的始花期普遍最晚;抽穗率低的亲本是桂糖11号、桂糖21号、桂糖32号、桂糖43号和桂糖47号,这5个亲本属于难开花亲本,其余20个亲本均属于易开花亲本;花粉染色率低的亲本是桂糖24号、桂糖34号、桂糖45号和桂糖48号,这4个亲本的花粉染色率历年均低于30%,杂交时只能作为母本,桂糖28号、桂糖41号和桂糖44号的花粉染色率最高。以上结果为桂糖系列甘蔗亲本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本文概述了同工酶电泳、气相色谱或气质-质谱联用、核酸序列分析、RAPD、RFLP、分子杂交、SSCP及DSCP等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桂糖02-833、桂糖97-69、桂糖02-351、桂糖03-2287、B9、桂糖02-7706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特性及在高产滴灌栽培条件下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分别测定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和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结果]6个新品种的蔗茎产量、生物总量和含糖量分别达180、200、25t/hm2以上,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6个品种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在甘蔗伸长期7~11月份较高、持续时间长而稳定,到12月份开始明显下降;而全钾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间呈持续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在8~10月含量较高,11月份开始下降。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是养分吸收和利用较强的高产优质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生产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甘蔗杂交组合及亲本的抗病特点,为甘蔗亲本和杂种后代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46个甘蔗家系试验新植实生苗的主要农艺性状、梢腐病、黑穗病、叶片病害和宿根梢腐病进行调查,采用相关、方差、配合力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甘蔗新植实生苗以叶片病害为主,丛发病率极高,主要种类有赤腐病、环斑病、褐条病、紫斑病和黄点病;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新植;相关分析发现新植实生苗黑穗病发生将影响蔗茎产量;梢腐病与叶片病害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宿根梢腐病发病率、叶片病害发病率和叶片病害可选率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偏低.梢腐病发病率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时存在,叶片病害发病率和叶片病害可选率不存在非加性效应.在前20位亲本中,叶片病害病指数的育种值最高,其次是梢腐病情指数,叶片病害可选率较低;在组合效应中,梢腐病、叶片病害和叶片病害可选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家系分别有87、74和50个.[结论]不宜用新植实生苗进行甘蔗黑穗病和梢腐病的抗性评价,评价宿根蔗梢腐病抗性时可根据环境变异大小选择选病情指数或株发病率.  相似文献   
58.
在磷钾肥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以我国甘蔗生产上的常规施氮水平即600 kg/hm~2作对照,设置4种不同的施氮水平试验,探讨甘蔗品种‘桂糖42号’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结果显示,‘桂糖42号’的最佳施氮量为150~300 kg尿素/hm~2,其蔗产量达到95.17~96.21 t/hm~2,单位面积含糖量达到14.07~14.97 t/hm~2,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桂糖42号’具有较强的生物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与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病原菌孢子和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烂、畸形、干瘪甚至穿孔。其中,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0μg/mL和0.042μg/mL;而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高达2504.060μg/mL。供试药剂中,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剂抑...  相似文献   
60.
广西甘蔗育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品种更新换代是广西蔗糖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分析广西区试、育成品种及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亲本变化特点有助于了解广西甘蔗育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广西甘蔗高糖育种取得了明显进展,而高产育种成效不及高糖育种;近期育成品种拥有较高的增产、增糖率,但并没有明显优于目前主栽品种;育成更新换代的甘蔗新品种,首先需要挖掘和利用比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