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为了扩增优质蛋白玉米育种新种质,用普通玉米种质转育创制优质蛋白玉米(QPM)近等基因系;利用SSR标记phi057进行辅助选择,以优质蛋白玉米种质为o2基因供体,转导、构建来自不同遗传背景普通玉米种质为受体的QPM近等基因系。结果表明:利用共显性SSR标记引物phi057在o2基因供体自交系与普通玉米受体自交系间表现多态性,能区分O2O2、O2o2和o2o2等3种基因型,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种质所构建获得的QPM近等基因系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赖氨酸含量达到0.36%~0.42%,不同遗传背景受体自交系赖氨酸增加幅度9.1%~64.0%。普通玉米种质导入供体o2基因后能够提高种质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玉米南方锈病近年在我国的发生和为害,对抗性基因的遗传学及定位、病害流行学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3.
为实现生产上玉米品种的新旧更替,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经过多年优良自交系的筛选和杂交组合测配,以自交系DH1201为母本,桂C30422为父本,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桂单670。该品种在广西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96.2kg/667m~2和463.1kg/667m~2,分别比对照(桂单162)增产6.5%和4.8%。202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0080号)。桂单670丰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适宜在广西玉米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24.
玉美头102是广西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优质蛋白玉米单交良种,该品种具有果穗大、品质优、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特点,200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申请国家玉米新品种保护,几年来在生产上表现高产稳产,是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5.
优质蛋白玉米(QPM)是过去植物育种领域中取得最意想不到的成就之一,它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从而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因此其营养价值优于普通玉米。文章回顾了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优质蛋白玉米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出政府支持,重视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力度,实施多学科合作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引进利用,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把普通玉米自交系和杂种优势群转育为优质蛋白玉米资源,挖掘新的种质源,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和应用领域,形成科研——种植——加工业——养殖业产业链联合开发是中国优质蛋白玉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产量性状的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模式。[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评价。[结果]墨黄1号、新墨1号和墨白962及豫综5号、辽旅综和WBM-C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育种利用上有较优的利用潜势;墨白961×豫综5号、新墨1号×WBM-C4、墨白964×辽旅综、墨白962×EP7和墨黄1号×SUWAN-1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具有潜在杂优模式;供试群体各组合群体平均优势在5.9%~39.6%、超亲优势在3.8%~21.6%。统计表明,亲本群体组合F1基因型值与其平均优势相关关系不密切(r=0.200 8),亲本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与群体平均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6 7**)。[结论]该研究对热带温带玉米群体的进一步改良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杂交玉米玉美头168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最优混合设计,探讨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杂交玉米玉美头168产量形成、产量利润及产投比的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及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各试验因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间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处于低、高水平条件下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分别为种植密度〉N〉P2O5〉K2O、N〉种植密度〉K2O〉P2O5,说明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制约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一定的施肥水平条件下,适当调节种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与产投比。玉美头168以每公顷施纯N97.5~187.5kg、P2O,52.5—97.5kg、K2O 112.5~150.0kg,配套48000~57000株的种植密度,可获得7500kg以上产量及较高的收益和产投比。  相似文献   
28.
水肥一体膜下滴灌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水肥一体滴灌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桂单688’为材料,列区设计,设4个灌水量(A1,A2,A3,A4)和4个施肥水平(B1,B2,B3,B4)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由A4(1237.5 m3·hm-2)提高到A1(2 250 m3·hm-2)时,玉米产量由7 682.2 kg·hm-2提高到8 640.7 kg·hm-2,A1灌水量(2 250m3·hm-2)与B2施肥水平(纯N 191.25 kg·hm-2、P2O576.5 kg·hm-2和K2O 153.0 kg·hm-2)组合可获玉米产量9016.9 kg·hm-2,是最优水、肥配合选择。随着灌水量由A4提高到A1,玉米籽粒蛋白质由9.01%提高到9.92%;同一灌水量下,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B1B2B3B4;随灌水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增加,随施氮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均有所降低,同一施肥水平随密度增加氮吸收利用率、氮农学效率、氮生理效率均有所提高。合理的水肥协同优化组合可以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2010-2017年广西玉米生产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近8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单产和总产等变化情况,结合广西玉米生产实践,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和总产,在2015年前呈稳定增长状态,之后逐渐减少;玉米单产水平没有明显提高,2013年后基本维持在4 509~4 595 kg·hm~(-2);提出了从做强鲜食玉米、发展青贮和粮饲兼用玉米、利用玉米间套种模式3方面发展广西玉米产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广西玉米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需加快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30.
以桂单6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叶面喷施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为主处理、5种硒肥(粮油型锌硒葆60 mg/L、亚硒酸钠1.4 g/L、硒硅肥1号对水100倍、硒硅肥2号对水100倍、硒硅肥3号对水100倍)为副处理,同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喷施外源硒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品质及其对镉、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生长时期分别喷施5种硒肥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粗、穗长、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均显著提高;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后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CK增产41.79%和21.13%;喷施硒肥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CK;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对镉、砷元素的阻隔作用效果最佳,籽粒中镉、砷元素的含量分别比CK降低94.15%和71.64%。综上,选择合适的硒肥进行喷施,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及籽粒的营养品质,显著抑制玉米对镉、砷的吸收,在拔节期喷施粮油型锌硒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