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62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癌浸润及保留肛门的关系。方法:应用化法测定63例直肠癌前切除标本中的PCNA表达。结果;PCNA表达与直肠癌浸润及转移有相互关系,PCNA阳性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于阴性者。结论:PCNA对于确定直肠癌切端的长度以及是否保留肛门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奶粉是婴幼儿的口粮,直接关系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奶粉质量的好坏,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正面临着转型发展阶段,本文以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发展轨迹为切入点,以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艺模式为立足点,对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婴幼儿...  相似文献   
83.
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有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Soil-C)为基础,针对湿地垦殖的特点及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属性,将原模型中土壤有机碳单一分室改进为轻组和重组两分室进行模拟,并利用较大时空差异的土壤有机碳测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原模型对垦殖湿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模拟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84.
贾志军  黄耀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274-1284
【目的】明确大豆田地表湍流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阐明大豆田地表能量平衡奠定基础。【方法】以三江平原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大豆生长季地表湍流热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地表水分平衡和地表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大豆田地表潜热和感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潜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其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当降水量较少时也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大豆田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亦与净辐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感热通量Hs和Hs/Rn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大豆生长季内降水总量明显大于蒸散总量,但降水分布不均也会使得短期内出现水分收支亏缺。2005-2007年,大豆田波文比季节变化特征不完全相同,波文比与降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三江平原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单峰日变化特征显著,生长季内大豆地表水分盈余。净辐射、降水量和植被发育是影响大豆田潜热和感热通量以及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5.
水稻土有机碳区域尺度的演变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和常州市的1∶50,000土壤数据库和2000年在无锡和常州市所采的352个水稻土剖面点,以100m×100m为基本单元将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与G IS技术耦合,模拟无锡市和常州市1985-2000年水稻土表层(0~15 cm)有机碳动态演变;比较研究区16 a间水稻土有机碳实测值的时空变化及2000年水稻土有机碳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6.
本文阐明了RCSODS的子系统之一“制作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实现步骤。还通过与人工编制的模式图相比较,介绍了它的优点及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四川省从80年代开始小流域治理,先后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治理开发示范 点,总结出一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治 理区内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多数小流域治理措施偏重于蓄水保土,属防护 型,不但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治理开发项目单一、经营管理 差、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不足。为此,笔者总结全省各地治理开发的经验和教 训,从现状入手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建设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经营投资、 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纤维胆道镜术中应用18例分析黄耀,鲁珏,黄仕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湛江524001)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在高发区占胆结石的85%[1]。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虽然在手术方式上有了很大改进,但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太阳的辐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直接涉及到谷粒生产的生理过程,如营养生长、贮藏器官的形成及籽粒的充实程度;或者是涉及到病虫害的流行发生,间接地影响产量.在肥水条件能满足需要的灌溉地区,太阳辐射和温度便成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对于给定地区,光温资源一定,  相似文献   
90.
一、前言随着计算机科学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户往往根据经验对作物进行施肥管理。由于传统经验的局限性,常常因施肥不足或过量不能获得高产,甚至造成减产或肥料的浪费,经济效益不高。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作物、土壤进行科学的定量的施肥管理,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导农户合理施肥,使得提高产量、降低肥料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北京、福建等地的科研工作者已先后开展了作物计算机施肥的研究,并对当地的生产实践提供服务。本研究以江苏省淮北地区的耕作制度、土壤供肥特性为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农业科研方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试图为大面积稻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