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8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稻籼粳交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水稻籼粳交育种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内涵,评述了水稻籼粳交相关的科学术语、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分析了籼粳交杂种不育基因座位研究结果对籼粳交育种的指导作用,简述了广东的籼粳交育种现状,提出了以大群体筛选籼粳交后代的育种方法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2.
丰秀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早造达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3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略减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介绍了丰秀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具有抗白叶枯病V型菌新基因Xa-23的材料CBB23,2003年早造育成优质、中产、抗白叶枯病V型菌新材料绿油占/CBB23;2005年早造育成优质、高产、抗白叶枯病V型菌新材料黄华占//绿油占/CBB23;2008年晚造育成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IV型菌1级,V型菌1~3级)的新黄占。新黄占米质晚造达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5.67%,201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4.
以5个籼稻品种的幼穗为外植体,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方法诱导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愈伤分化有负效应;继代培养对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两次继代培养有利于无性系产生矮秆、早熟等性状变异;多数变异可以真实遗传,可有效获得理想的突变体。并从幼穗继代无性系变异株系中选育出苗头品种。  相似文献   
45.
香米因其具有独特的香味,长期以来深受国际市场青睐。我国香稻种植历史悠久,香稻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优质香米品牌。当前消费者对优质香米的需求不断加大,进而加快了我国优质香稻的育种进程。稻米香味主要由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功能突变能够导致稻米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2AP)的积累。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香稻资源中Badh2基因单倍型得以深入挖掘,2AP生物合成通路被初步解析,它们将进一步加快香稻育种的进程。综述了目前在香稻资源中发现的19种Badh2基因单倍型,重点分析不同类型单倍型的地域分布特性,比较不同单倍型之间的2AP含量;同时阐述2AP生物合成通路涉及的谷氨酸-脯氨酸代谢途径和多胺代谢途径研究现状,总结香稻籽粒中2AP的分布特征,并对目前两种籽粒2AP积累的理论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利用多组学手段从籽粒动态发育过程研究2AP生物合成通路变化特性的策略,以期为香稻资源基因利用和籽粒2AP特异富集香稻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的进展与研究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取得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几年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7.
“南丰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南丛 3”为母本 ,“三五糯”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糯稻品种。“南丛 3”是一个高抗稻瘟病、高产的籼型粘稻品种 ,而“三五糯”是一个优质、糯性好的籼型糯稻品种。南丰糯于 1998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育成至今 ,累计种植面积在 7万hm2 以上 ,在广东省内的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 0 7万hm2 以上 (广东省全年糯稻种植面积在 1万hm2 左右 ,南丰糯占了 70 %以上 )。近年来 ,南方稻区纷纷引种 ,普遍反映良好。本文介绍了南丰糯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1 特征特性1 1 …  相似文献   
48.
试论华南早籼稻的品质育种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总结了80年代以来广东省优质稻遗传研究和华南早灿优质稻育种实践和探索,讨论了华南早籼优质稻育种策略,指出当前华南早籼重重点加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稻选育,系统开展美国优良品种优质特性和高光效性能研究,实现洋为我用,在提高早灿品质的同时将产量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9.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近等不育系是指除对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存在差异外,其他遗传背景与不育系完全相同的水稻品系,培育近等不育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不育系。介绍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选育途径和育种实践,指出并分析了水稻近等不育系在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近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和加快不育系育种进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黄籼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丰丝占/特籼占25为母本,以耐热性强、适应性广的黄华占作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具有耐肥抗倒、耐热性强、后期熟色好、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米饭食味好等特点。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