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3个含有异常棉血缘的陆地棉高强纤维种质系和4个推广品种的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分析表明,纤维比强度越高,纤维微原纤角越小,取向度越高,而与成熟纤维的结晶度关系不密切。4×3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表明,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分子结构参数的基因型方差(除结晶度外)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基因型方差进一步分解表明,母本的纤维比强度、长度、取向度和微原纤角的一般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泗棉3号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仅纤维比强度的特殊配合力均方达显著水平。纤维比强度以泗棉3号×7235为最高。F1与双亲均值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难以根据组合的中亲值来预测其杂交组合F1的表现。  相似文献   
32.
海岛棉与陆地棉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59—1962年试验证明,海陆杂种一代具有早熟、丰产、优质的特性。海陆杂种一代的籽棉产量接近陆地棉,而显著高于海岛棉。成熟期较海岛棉早,比陆地棉偏迟。生育特性一般介于两亲之间,不同程度的偏向于海岛棉,有的特性超过两亲范围以外。纤维细长,强度高,可以制成高挡纺织品。在江苏各地示范试种结果良好。在制种技术方面研究证明,采用具有某一隐性指示性状,进行不去雄杂交(人工辅助授粉),杂交率达70%,每工作日可制种6—8斤。  相似文献   
33.
遗传工程植物中转基因的扩散及其风险倪万潮,黄骏麒(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比传统技术的重大进步和优势,使之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随着在基因转移技术上的进步和多样化、高效化,以及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基...  相似文献   
34.
对三个黄萎病菌系通过FPLC技术分离得到的致萎峰蛋白做PAGE电泳分析,电泳分离图谱结果显示对于致萎力较弱的致萎峰Ⅰ毒素菌系VD8与SS-4的相似性较大;菌系VD8与T9的电泳图谱相同值较小.然而,对致萎力起主导作用的强致萎峰Ⅱ毒素电泳分离图谱做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菌系VD8与T9的电泳图谱相似性较大,VD8与SS-4的相似性较小;定量分析表明VD8与T9相同值为80%,而VD8与SS-4的相同值仅为1 6.67%.  相似文献   
35.
陆地棉(G.hirsutum 2n=52)×异常棉(G.anomalum 2n=26)F#-1染色体2n=3X=39,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7.82Ⅰ+5.27Ⅱ+0.18Ⅲ+0.03Ⅳ。F#-1直接与陆地棉回交,得到BC#-(1)F#-1。通过2-4次回交,经多年选育,得到许多宝贵的新种质。除已选育出综合性状好,早熟、高产、高抗枯萎病(或抗枯耐黄)、优质的新品系外,并得到一些超级长绒株系,2.5%跨距长度35.1-38.6mm,强度27.0-32.8gf/tex,麦克隆值4.8-3.1,为选育超级长绒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6.
转Bt基因棉310品系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毒性表达测定表明,(1)棉株各空间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均能强力阻止棉铃虫取食,表达出较高的抗虫效果。(2)棉株不同空间组织在同一时期,毒性表达存在差异,以营养组织,中、小蕾高于大蕾和铃。(3)同一组织毒性表达随着棉株生长、发育、成熟、衰老逐渐呈动态下降。(4)前后各阶段,同一组织饲喂棉铃虫,死亡所需要天数呈动态增加,但最终生存率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存活老熟幼虫重量、蛹重及蛹羽化率比对照棉铃虫下降30%~50%,羽化的蛾子进行自交或异交均能产下受精率、孵化率很高的卵。取食Bt转基因棉的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减少50%~70%。  相似文献   
37.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API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于T4代分离出抗性纯合的株系。  相似文献   
38.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99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39.
黄萎病菌致萎毒素引起棉苗维管系统变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萎病菌致萎毒素引起棉苗维管系统变化的电镜观察Observationonthechangesofcotonsedling'sveselscausedbytoxicproteinsse┐cretedbyVD8withelectronmicroscop...  相似文献   
40.
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API(ArrowheadProteinaseInhibitor)基因转入棉花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对棉铃虫抗虫性鉴定和PCR、RT PCR、Southernblotting分析 ,证明获得了表达API基因的抗虫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