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1983—1985年对334个陆地棉棉仁品质含量分析的结果:粗蛋白质含量平均40.53%,以巴棉1号含量最高。19个国内自育品种含量高于其他系统,平均为41.67%。棉仁粗脂肪含量平均34.29%,Dixie Triumph 251品种含量最高,各系统相比,以Delfos系统含量最高,平均为35.09%。棉仁中5种脂肪酸含量分别为:豆蔻酸0.2—2.6%,棕榈酸21.1—27.7%,硬脂酸0.1—3.0%,油酸10.0—28.0%,亚油酸44.0—62.1%。  相似文献   
42.
陆地棉族系(G.hirsutum race)原产于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等地;位于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中间的高原地带,大约在北纬13°到22°之间的低纬度短日照地区。目前许多产棉国及棉花研究机构都在利  相似文献   
43.
二倍体棉种间杂种F1的形态和细胞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4.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籽安全性评价——大鼠,鹌鹑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小鼠急性中毒试验确定,转Bt-基因抗虫棉棉仁粉属无毒级。同时,进行了28天大鼠喂养试验和8天鹌鹑喂养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体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受试动物生长发育及行为正常,无死亡。对大鼠肝、肾、胃、盲肠、结肠、小肠及睾丸进行组织切片检查,均示见病理性改变。大鼠肝、肾、睾丸的重量比及血液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尿素氮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转Bt-基  相似文献   
45.
 棉属野生种及变种29个;在南京棉株经9-10小时短日照处理,温室(25-30℃)越冬,开花当天及花后,苞内、外点滴赤霉素保蒴果(铃),收到种子的有23个,开花而未收到种子的5个,仅现蕾的1个。继续从调节温度进行探索,所有野生种在南京地区生长、开花、结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6.
转Bt-基因棉棉仁粉对鲤鱼毒性效应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转Bt-基因抗虫棉棉仁粉对鲤鱼营养学试验的基础上,纵贯喂养6周,在不同时期取鲤鱼血液,测定了血像、谷丙转氨酶、尿毒酶及血红细胞微核率这些反映毒性效应指标。并选取部分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有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各试验组和普通棉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鲤鱼肾、心脏、小肠及肝胰脏组织切片无明显病理性变化。由此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棉仁粉经脱酚处理后,对鲤鱼的毒性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7.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陆地棉品种86-1 G.hirsutum L.×辣根棉C.armourianum Kearn.F_1染色体2n=3x=39,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4.051 12.45Ⅱ 0.01Ⅲ。F_1直接与陆地棉回交,得到的BC_1F_1是一株混倍体(mixploid),其染色体为54—67个,其中2n=65的整倍体(euploid)只占15.7%,非整倍体(aneuploid)占82.8%,平均2n=61,平均染色体构型为7.741 25.83Ⅱ 0.45Ⅲ 0.06Ⅳ 0V 0.01Ⅵ。又以BC_1F_1为母本,与陆地棉二次回交,BC_2F_1苗期夭折;而以陆地棉为母本、BC_1F_1为父本回交的BC_2F_1生长健壮,有些辣根棉性状继续传递。通过多年选育已获得一些结铃性强、中长绒纤维高品质、高衣分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49.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50.
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种质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外源抗蚜基因导入棉花的研究结果,温室内苗期共检测出75棵抗蚜单株.应用PCR技术对其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70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阳性扩增率为93.3%.与受体品种相比,转基因抗蚜棉单株蚜虫着生量仅为受体品种的20%~50%,蚜害指数减退率分别比受体品种减少65.13%~82.23%,表明转基因抗蚜棉大田期的抗蚜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