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31.
 1995年以来,广西的钦州市、邕宁县、平南县、田东县和隆安县等地水稻上相继发生一种新病害,该病害的症状特点是:稻株受害后,初期茎基部稍膨大,剥开叶鞘可见稻株生长点处长出白色或黄白色、长锥形的瘤状物,随着稻株生长瘤状物逐渐膨大,当稻株抽穗灌浆后,膨大的瘤状物分泌出白色胶状物布满整个瘤的表面,随后瘤状物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外包2片叶鞘,受害稻株不再长新叶,也不能抽穗;主苗和分蘖苗均可受害,一般以分蘖苗受害多,主苗受害后,分蘖减少,分蘖苗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黄且短.根据该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定名为水稻节瘤病(Rice node tumour disease).  相似文献   
32.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 菌株产生的Iturin A2 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抑菌中浓度为39.5621 滋g/mL;在浓度为160 滋g/mL 下,Iturin A2 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盆栽和大田防效分别为 100%、85.31%和84.42%,显著高于5%井冈霉素水剂有效成分为200 滋g/mL 的防效。  相似文献   
33.
罗汉果组培苗种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罗汉果组培苗在广西永福、临桂、融安等县试种推广,改变了罗汉果产量低的历史,但组培苗易感染花叶病,种植成活率低,存在不结果或结果小、留种薯腐烂等问题。选用优良品种,严格做好组培苗生产过程中的脱毒,培育无病壮苗,推广精细栽培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能减少病害,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4.
35.
以蚊净香草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1%的升汞作为消毒剂,通过试验拟找出最佳的消毒时间及适于外植体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0.1%的升汞对两种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是5~7min,最适于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以及不定芽的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分别为:MS 6-BA0.5mg/L(单位下同) IAA0.1 NAA0.3、MS 6-BA0.25 IAA0.5、MS 6-BA0.05 NAA0.5 I-BA0.5。  相似文献   
36.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层出镰刀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为了解豫西南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于2009年9月在河南省南阳市6个县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单孢纯化.依据致病性、形态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病原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05株镰刀菌中,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为70株,占分离镰刀菌的66.7%,属优势种群.在基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与翻译延长因子1α基因(tef)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代表菌株Fp1、Fp2和Fp3分别与GenBank登记的层出镰刀菌在自举值89%和91%水平相聚同一群.层出镰刀菌的生长温度为13~34℃,最适温度为28℃;在pH5.0和6.0各有1个生长高峰;碳源对该菌营养生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37.
通过比较茄青枯拉尔氏菌和柑橘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变种菌量、噻唑蓝和刃天青的浓度、抑菌剂与菌体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吸光值的影响,优化噻唑蓝和刃天青法检测抑菌剂抑菌活性的条件,即:细菌初始浓度为105~106 CFU/mL,噻唑蓝和刃天青浓度分别为0.5 mg/mL和0.02 mg/mL,抑菌剂作用时间16~24 h。运用优化的噻唑蓝和刃天青法检测了植物提取物和分离物对2种细菌的抑菌活性,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以茄青枯拉尔氏菌为靶标菌,对于无色化合物EE-1和土黄色化合物EE-2,2种方法测定的最低抑菌浓度相同,分别为10 μg/mL和20 μg/mL。表明噻唑蓝和刃天青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微量植物成分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8.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47为番茄内生细菌,能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抗菌物质。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硅胶柱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提取和纯化到该抗菌物质。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物质热稳定性和抗紫外线稳定性好;在碱条件下稳定;对蛋白酶不敏感;能溶于甲醇;双缩脲反应呈阳性,茚三酮反应呈阴性,但经酸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呈阳性,推测该物质可能为环肽类物质。该物质对测试的14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大小斑病菌和各种香蕉叶斑病菌的拮抗作用强,但对供试病原细菌无拮抗作用。该抗菌物质在0.3g.L-1浓度下对玉米小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3.05%。  相似文献   
39.
40.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又名油安草,艾菊,属于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为多年生常绿亚灌木,是地中海一带的重要景观植物。因其香味浓郁,被应用于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中;该植物在医药方面还具有催经活血、利胆降压和抗癌等药理作用[1]。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大量种植迷迭香,但在种植区普遍发生一种根茎部病害,造成植株根茎部腐烂,最终全株干枯死亡。每年5~9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一般田块发病率为5%~10%,严重时发病率达40%,给迷迭香的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国外曾报道Armillaria,Phytophthora和Rhizoctonia均可引起迷迭香根部病害[2],但目前国内对迷迭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未见有关病害的报道。本文对迷迭香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为研究该病害的发病流行规律及制定病害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