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蒸散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能量、质量、动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孔径闪烁仪(LAS)是近时期兴起的观测跨像元尺度地表通量的地面仪器, 为验证其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本文把专家认可且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广泛应用的涡度相关仪(EC)的观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 于2010 年8 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夏玉米田对大孔径闪烁仪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两种仪器测定的地表感热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由于下垫面属性、环境因子及观测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度相关仪观测的蒸散量日变化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日蒸散总量的测定基本一致。试验证明了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将大孔径闪烁仪计算的蒸散量与涡度相关仪观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二者的吻合度较高(R2=0.800 4)。研究结果显示, 大孔径闪烁仪在地表水热通量的数据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为日后用大孔径闪烁仪验证遥感估算蒸散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及其潜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河流域是中国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地区之一,准确评估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的碳储量及其潜力对区域碳汇核算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河流域耕地面积和林网内速生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用于农田林网碳储量及潜力评估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前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为(0.97~1.55)×106 t,年累积量为(0.13~0.21)×106 t/a;如果适宜的田间道路全部建成林网,则碳储量可增至(4.71~7.53)×106 t,相应的年累积量为(0.63~1.01)×106 t/a。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巨大,且仍有较大建设潜力,加强农田林网管理和建设水平,对于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开辟农业区固碳增汇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河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1982~2000年NOAA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结合1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相关分析法以及偏相关分析法,分别从年平均和季节平均变化方面分析河北省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在年平均上,河北省植被覆盖与气温的变化关系大于植被覆盖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在季节平均上,在研究区春、夏、秋季植被生长对气温和降水量的需求不同,春秋两季气温对植被生长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夏季降水量则是植被生长更为重要的因子。[结论]除夏季外,河北省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揭示坡面草甸退化梯度所处不同位置下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明晰坡面草地因人为载畜破坏发生退化后,自然侵蚀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坡面上与137 Cs比活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差异较小,中度退化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高于重度退化的分布特征(P<0.05);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下降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坡面运移特征;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因退化梯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寒草甸退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递增,相应的土壤田间持水量表现为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作物在渗透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脯氨酸被认为是一种有助于作物抵御渗透胁迫的相容渗透剂.脯氨酸在植物体中的合成与降解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脯氨酸积累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的渗透调节、氮代谢和能量代谢调节以及对膜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在渗透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脯氨酸积累与农作物抗渗透胁迫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同时基于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华北平原7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了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作物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2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减少60.7万hm~2。其中,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作物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43.18万hm~2)、棉花(-32.43万hm~2)、水稻(-9.3万hm~2)和春玉米(-4.9万hm~2),种植面积增加的作物主要是林果(+16.61万hm~2)和蔬菜(+12.6万hm~2)。2002—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的总需水量从742.7亿m~3下降至695.5亿m~3,共下降6.37%。其中,需水量减少的作物类型为冬小麦-夏玉米(-35.41亿m~3)、棉花(-24.31亿m~3)、水稻(-7.48亿m~3)和春玉米(-2.1亿m~3),需水量增加的为林果(+11.24亿m~3)和蔬菜(+10.71亿m~3)。从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仅在河北平原、鲁西北以及滨海平原靠近城市周边的区域呈增加趋势,其中滨海平原需水增加量最大。华北平原由于作物种植面积减小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达44.7亿m~3;由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为2.5亿m~3。种植规模的减小是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侵蚀泥沙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8 9年以来三峡地区开展的侵蚀泥沙13 7Cs示踪的初步研究表明:三峡地区紫色土陡坡耕地侵蚀强烈,坡度>2 5°的坡耕地,侵蚀速率高达712 6 94 5 2t/(km2 ·a) ;黄壤质地粘重,抗蚀性好,坡度2 9°的陡坡耕地的侵蚀速率仅2 5 0 9t/(km2 ·a)。林草地侵蚀轻微,坡度2 5°林草地的侵蚀速率为30 6 6 88t/(km2 ·a) ,较坡耕地大致低一个数量级。上世纪6 0年代以来,开县小江河床上涨强烈,两岸滩地也有淤积发生,淤积厚度10 70cm不等,低滩地泥沙淤积厚度大于高滩地。开县春秋水库小流域输沙模数为15 6 0t/(km2 ·a) ,由于谷地泥沙淤积极为有限,此值基本可代表该流域的侵蚀模数。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公布的川东平行岭谷区侵蚀模数为30 0 0 5 0 0 0t/(km2 ·a)。  相似文献   
18.
紫色土草地表层土壤的137Cs比活度与样品的筛分中值粒径(d50)相关较好,而与颗分中值粒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37Cs主要被吸附于土壤颗粒的表面,土壤团聚体表面的矿物、岩石碎屑颗粒的137Cs吸附浓度高于团聚体内部的碎屑颗粒。筛分粒度中等的样品有机质含量高,粗和细粒度的样品有机质含量均低,137Cs比活度和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尺度域的侵蚀模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点、地块、坡面、流域、区域等不同尺度域侵蚀模数的物理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其相关关系;介绍了不同尺度域侵蚀模数的测定和计算模型,对今后侵蚀产沙的监测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产沙塘库沉积研究的初步结果。研究表明,南充流溪河流域内平均小流域淤沙模数762t/(km2.a),淤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不明显,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显然远高于前人报道的0.10~0.27,土壤侵蚀速率远低于全国第2次遥感普查值3000~5000t/(k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