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48篇
  10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摘要:为了提高樱桃番茄采种产量和质量,降低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成本。以不同成熟度果实直接剖果取种和其后熟处理收获的F1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果实成熟度和后熟处理对樱桃番茄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种果半熟期采后经室内后熟至完熟的处理最佳。种子千粒重、活力和对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完熟期采果制种的质量相当,而制种产量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142.
试验旨在开发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仔猪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卵黄免疫球蛋白粉相关产品,将卵黄抗体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畜牧养殖中。采用两种复合型卵黄免疫球蛋白粉对人工感染细菌(ETEC)和病毒(PEDV和TGEV)的21日龄断奶仔猪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将复合型卵黄免疫球蛋白粉Ⅰ型按0.4%添加至仔猪断奶日粮中,攻毒后仔猪没有出现死亡情况,只有5头仔猪在攻毒初期出现轻微腹泻情况,随着饲喂的继续,5头仔猪腹泻很快得到控制,而攻毒对照组仔猪全部死亡;对21日龄仔猪攻毒,攻毒24h内仔猪陆续出现腹泻症状。在攻毒24h后采用复合型卵黄免疫球蛋白粉Ⅱ型产品以1∶3的比例配以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灌服治疗,经3d治疗后仔猪腹泻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5d后腹泻仔猪基本痊愈,治愈率可达84%~88%。对存活仔猪进行带毒检测,结果显示,预防组存活仔猪带毒水平较其他组更低,治疗组其次,而药物治疗对照组带毒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43.
塑料膜苫盖甜菜堆对块根贮藏质量的影响陈丽萍,安东,宋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糖厂)(内蒙古制糖工业公司)原料甜菜保藏的好坏直接关系制糖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成本的高低。呼和浩特市糖厂非常重视原料的保藏工作,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从而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4.
145.
探讨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规律,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接种量、生长素2,4-D、蔗糖含量进行分析,得出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优化条件:温度20℃、接种量0.2 g@30ml-1、激素2,4-D 0.2mg@L-1、蔗糖含量2.0%.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分蘖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秧田期单位面积秧苗数与秧龄对秧田分蘖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扁蒲秧,带蘖秧,多蘖秧,超多蘖秧和特多蘖秧的带蘖内涵,并指出“稀播或稀寄喷多效唑,长秧龄,提高秧田整地质量,提高秧田期的管理水平”是育成“特多蘖”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7.
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季节内温度的差异及变化的探讨,分析了温度与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温度差异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结果是:①不同生态区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差异较大,适宜的温度对籽粒的灌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最终籽粒产量。②极限温度之内的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灌浆期最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籽粒的充实度和百分比。③高温有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较大的日温差有利于增加有效穗和产量。④云南水稻高产的温度特性为:整个生育期都接近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并且最低温度都高于极限温度下限,尤其是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8.
经全国黄红麻品种科研协作座谈会商定,1981~1983年对我所提供的三个优良红麻杂交组合首次在全国主要红麻产区进行了区域试验,以鉴定其区域适应性和丰产性,明确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9.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浅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时棉花黄萎病传播史、危害、致病机理及遗传特点等研究现状描速。突出抗黄萎病育种在防治黄萎病的关键作用,同时指出拂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限制因素.探讨了针对黄萎病的特定育种方案,并对我国抗黄萎病育种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苏沿海棉区选择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引进30个杂交抗虫棉花新品种试验示范,进行丰产性、抗逆性比较和纤维品质测试.从中提出苏沿海棉区近期种植杂交抗虫棉品种以中棉所47、鲁棉研24号等为主,逐步示范推广中棉所57、鲁棉研25号、湘杂棉11号等,并对其栽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