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治家畜咽喉肿痛 捣烂的白菜适量,明矾30g(研细),加入适量鸡蛋清,煎水喂服。 2治牛伤风感冒 白菜根,生萝卜,石膏各20-50g,绿豆适量,煎水喂服。  相似文献   
42.
<正>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无公害返季节蔬菜,主导品种中大棚番茄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生产中大棚番茄以延秋茬的第2穗果以上和早春茬的第3穗果以上着花坐果为好,由于光照、温度等差异较大,均会授粉不良造成落花落果。此外,病害严重,营养不平衡,药害、虫害等也是造成落花、落果的因素。番茄常见的落花、落果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综述如下:1棚温过高  相似文献   
43.
为了加强对蕙兰自然种群的保护,分析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野生蕙兰适生区的分布范围及影响因素,对蕙兰自然种群的保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野生蕙兰379个分布点的数据为数据源,借助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以SSP2-4.5为温室气体排放模式,对当前和未来58 a我国野生蕙兰潜在适生分布区进行预测和分析,筛选影响野生蕙兰分布和迁移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当前野生蕙兰的适生区面积为282.132×104km2,主要分布在(22°~40°N,95°~122.4°E)的区域。(2)最干季度均温、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最干季度降水量是影响野生蕙兰分布和迁移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子,在最干季度均温达到10℃、气温变动系数标准差为800、最干季度降水量达到200 mm时,野生蕙兰出现的概率最大;土壤密度、土壤pH、海拔和坡度是影响野生蕙兰小尺度区域生长分布的关键因子,野生蕙兰适宜生长的土壤密度为1.7~1.8 g/cm3、土壤pH为5.4~6.0,坡度15°~35°。(3)在气候变暖的情境下,野生蕙兰适生区总面积将增加到297...  相似文献   
44.
45.
46.
水分调控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刚    刘龙梅  陈蕾  周晓红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33-137,145
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浅水层连续灌溉以及控水3种水分管理模式引起的水分变化对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水层连续灌溉模式下的反硝化强度、反硝化速率、反硝化势的平均值为2.19 mg/(kg·d),118.54 mmol/(m2·d),28.42 mol/(m2·d),而干湿交替模式以及控水模式下,反硝化强度平均值仅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4.40%,52.34%,反硝化速率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69.02%,59.73%,反硝化势平均值为连续灌溉模式的77.39%,81.43%,即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表现为连续灌溉 > 干湿交替 > 控水模式。随着水稻的生长,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以及反硝化速率均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分蘖期 > 孕穗期 > 成熟期;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反硝化强度、反硝化势及反硝化速率与系统中NO3-浓度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3种水分模式下,水分及其植物生长导致底物NO3-浓度的差异是影响水稻根系土壤反硝化作用过程的因子。  相似文献   
4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天然草牧场)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通过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可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8.
水稻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是水稻生产中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目前在生产上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所用药剂大多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等有机磷杀虫剂和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药剂,害虫体内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加上近年来世代重叠严重,导致防治效果一直很不理想。为了筛选出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效时间长的药剂,并为确定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配套使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9年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筛选。试验表明,试验药剂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茵WP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施一次药,每亩用制剂量10-30g防效为73.22—92.78%,对照药剂40%丙澳磷乳油用制剂量100g防效为90.81%。试验药剂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显著提高,三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大。试验药剂30g/亩与对照药剂防效基本一致。10g/亩与处理与对照药剂防效差异大。  相似文献   
49.
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不同,生态体系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策略的差别,各县域内的高标准建设虽然有不同的途径与方法。但喀左县以下四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途径无疑能够拓展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维。这四种核心途径分别是: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土地储备途径、传统高标准农田的配套完善途径、传统高标准农田的示范性途径、新旧高标准农田的辩证协调途径。  相似文献   
50.
金阳石林地区土壤种子库的储量与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种子萌发法.对贵阳市金阳石林地区的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组成的研究表明.土壤种子库中的植物有40种.其中草本38种.木本2种。在0-20cm的土层中.随着深度的加深。种子密度由0~5cm、5~10cm、10~15cm、15~20cm逐渐减少,但0~5cm层与5~10cm层差别很小.同样10~15cm层与15~20cm层差别亦很小,只有10~15cm层较其上一层5~10cm层小得较多、从物种组成来看.少数物种的种子在库中的储量十分丰富,它们依次是黔中紫菀(Aster menelii)、显子草(Phaenos perma globasa)、山苦荬(Lreris chinensis)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