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紫娟"普洱茶茶褐素为对象,研究"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饮食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即动物给药量0.135、0.405、1.215 g/kg)茶褐素组及阳性对照组。观察"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摄食量、饮水量、体质量、体长、肝脏指数的影响;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茶褐素对实验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预期结束后,"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的进食、饮水、体长无影响;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茶褐素组能抑制高脂饮食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实验大鼠肝脏的脂变,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具有预防实验动物脂肪肝形成的作用,中、高剂量茶褐素组效果尤为明显(P<0.5)。  相似文献   
42.
火腿是一种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腌腊制品,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功能。据分析,火腿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目前市场上的火腿除整只或分割成小块销售外,对其产品开发利用甚少。而火腿在分割成小块包装后所留下的肘子部分主要有皮、筋和少量的脂肪及瘦肉,而皮、筋含丰富的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以普洱茶茶褐素(分子量50 k Da,TB)为研究对象,通过灌胃茶褐素后分析大鼠体内微生物变化,揭示普洱茶茶褐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茶褐素能显著改善抗生素的脱污染作用,调整肠道菌群失调,且具有促进大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肠球菌生长的作用,并随时间延长,效果愈加明显;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加速茶褐素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法研究普洱茶茶褐素(TB,分子量50 k Da)对大鼠尿液代谢的影响。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TB组、高脂组和高脂+TB组,以生物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灌胃高剂量普洱茶茶褐素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TB组与正常对照组,高脂+TB组与高脂组的尿液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筛选出缬氨酸、柠檬酸、牛磺酸、丙酸盐、α-酮戊二酸、β-羟基丁酸等6种普洱茶茶褐素标志性代谢物;普洱茶茶褐素对大鼠尿液的影响可能涉及到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5.
 主要分离鉴定普洱茶陈香味成分,并将其提取物微胶囊化,扩大其用途。提取采用常压水蒸汽蒸馏萃取法(SDE)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色谱分析(GC/MS)鉴定,结果表明构成普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氧化芳樟醇Ⅰ(顺式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Ⅱ(反式呋喃型)、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吡喃、1,2,3-三甲氧基苯等。同时,本实验以β-环糊精和魔芋胶为壁材对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微胶囊化最佳包埋工艺为:普洱茶香气成分与壁材的比例为1∶6,β-环糊精与魔芋胶的比例为500∶1,固形物浓度为20%,干燥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6.
竹笋是禾本科中竹亚科植物的嫩肥短壮的雏芽。别名笋,古名苗、竹前、竹茅、竹胎。竹笋作为蔬菜食用,早在《诗经》和《周礼》中已有记载。据测定,每100g鲜竹笋含于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0.9g、脂肪0.13g。每100g干笋中含钙140mg、磷290mg,还富含天冬素,对人体有滋补作用。由于竹笋富含高蛋白等营养物质,在《随息属饮食谱》中被称为“味冠素食”,日本人誉之为“山菜之王”。现代医学研究,竹笋有防癌、减肥、美容、益气、利尿、化痰等功效。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现就全省竹笋加工的品种资源分布和笋…  相似文献   
47.
采用衍生化GC-MS方法对三种红茶成分进行分析,从四川红茶、祁门红茶、滇红条茶中各检出59、58、53种化合物。其中30%酸类物质、50%生物碱类,醇、酮、酚、醛、酯、呋喃吡咯吡嗪类、糖胺类含量较少均在2.5%以下。三种茶叶均检出0.03%~0.04%糠醇;0.07%~0.12%苯甲醇;0.04%~0.2%苯乙醛;0.09%~0.23%N-乙基琥珀酰亚胺;0.10%~0.17%环氧芳樟醇;0.10%~0.19%1,4-苯二酚;8.80%~15.7%焦性没食子酸;0.05%~0.12%二氢猕猴桃内酯;42.87%~51.17%咖啡因;3.02%~6.98%可可碱;4.57%~5.65%棕榈酸;0.25%~0.4%硬脂酸;0.31%~0.70%2-棕榈酰-RAC-甘油。四川红茶中主要检出成分为咖啡因、焦性没食子酸、可可碱。祁门红茶主要检出成分为咖啡因、右旋奎宁酸、焦性没食子酸。滇红条茶主要检出成分为咖啡因、焦性没食子酸、1α,2β,3α,5β-Cyclohexanetetrol。明确三种工夫红茶挥发性成分同异性将为下一步红茶品种鉴别及品质评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β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β000β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9.
以0.1%(按干物质计)接种量接种黑曲霉,相对湿度50%,40~45℃密封发酵,10 d翻堆1次,发酵40 d完毕,进行普洱茶“固态发酵”,研究了不同翻堆样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新老工艺普洱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在翻堆样中茶总糖、多糖随发酵进程延长呈增长趋势,发酵40 d的4翻样中总糖含量最高达(9.49±0.23)%,多糖最高达(1.68±0.32)%,寡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由(2.7±0.22)%增加到(4.03±0.51)%,最终降为(2.15±0.62)%.以老工艺(粗)为对照新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寡糖含量差异显著,新工艺原料含量为(7.02±0.14)%,新工艺八级含量仅为(1.91±0.22)%.  相似文献   
50.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