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12篇
  57篇
综合类   1102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3,19(6):509-514
研究了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对玉米籽粒粒重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探讨了这些互作效应对玉米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大幅度降低籽粒百粒重,增加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组成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受基因互作影响较大。籽粒发育过程中双突变体一般表现为:粒重早期与正常型及单突变体相差不多,但后期增长缓慢;淀粉、醇溶蛋白早期含量较低,后期增长幅度亦较小;蛋白质含量下降量较小;可溶性糖及还原糖早期含量较高,后期下降速度随时期或基因组合而异。研究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籽粒营养成份,对玉米品质改良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但提高粒重是这类基因互作效应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利用GPS进行切沟侵蚀监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切沟侵蚀在土壤侵蚀中占据重要位置,切沟侵蚀监测研究是切沟侵蚀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进行切沟侵蚀监测研究主要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利用GPS进行切沟侵蚀监测研究进行了探讨,对切沟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获得多个时相的DEM,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DEM来获取该时间段的切沟侵蚀变化。最后以位于黑龙江省漫川漫岗黑土区的丰产电流域的一条切沟为研究实例,建立了2002,2003年10月两个时段分辨率为0.4 m的DEM,对比这两个时段的数据表明,该切沟沟头后退达13.78 m,侵蚀面积增大了711m~2,切沟的土壤侵蚀量增加了2377 m~3,展示了GPS在切沟侵蚀研究中精度高、速度快等优越性,可为切沟侵蚀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我国重大的生态工程,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主要论述了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以期在植被恢复与建设实践中,能用理论做科学指导,使技术得以充分持续地推广和应用,使植被恢复与建设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Local communities in southern Africa derive many benefits from marula [Sclerocarya birrea(A.Rich.) Hochst.subsp.caffra(Sond.) Kokwaro].These include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towards health,nutrition,food security and conservation by sharing local skills and knowledge related to it.Marula fruits can be eaten fresh,squeezed to make juice,brewed in traditional beer or used to make jam and jelly.The kernels are also edible and can be pressed to extract oil for cooking and cosmetics,i.e.,for skin and hai...  相似文献   
65.
铵态氮抑制向日葵生长的作用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细胞膨压的下降与铵态氮(NH4+-N)抑制向日葵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硝态氮(NO3--N)相比,铵态氮明显抑制了向日葵的生长,表现在生物量明显降低,顶部展开叶的叶面积显著下降,地上部和顶部展开叶的含水量下降。同时还发现,虽然铵态氮处理向日葵叶片的渗透势与硝态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其水势和膨压明显低于硝态氮处理;铵态氮供应使向日葵最大展开叶中K+,Ca2+,NO3-等离子浓度显著下降。说明细胞膨压的下降是铵态氮导致向日葵生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日光温室番茄的氮素追施与反馈调控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在施用足量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当地的常规氮肥追施措施为对照,通过结合硝酸盐速测技术对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以确定合理的追肥数量。结果表明,同当地农民的常规处理相比,采用实时调控处理的氮素投入总量减少了N170kg.hm2,但对番茄的生长(株高、茎粗、果实发育速度等)、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没有任何影响。根据追肥前根层土壤氮素的供应水平(0—30cm土壤NO3--N含量+氮素追施数量)的监测,可初步确定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在第一穗果膨大期、第二穗果膨大期和第四穗果膨大期时的氮素供应目标值最多为N296kg.hm2、216kg.hm2和191kg.hm2。与此同时,将每个时期所确定的目标值应用在同期生长的其它3个日光温室的番茄氮素追施调控,结果发现与相应的农民常规处理相比,实时调控处理对作物的生长同样没有影响,这表明在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产过程中,结合植株和土壤硝酸盐速测技术,通过施肥调控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氮素供应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苏长青  谢家建  孙爻  彭于发 《作物学报》2011,37(9):1533-1539
在转基因检测领域,标准质粒以容易获得、纯度高、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的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适合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基因的需求。本研究针对我国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的主要外源基因类型,构建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苏云金杆菌晶体杀虫蛋白基因(cry1A)和棉花内标准基因硬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脱饱和酶基因(Sad1)的多靶标质粒pMD-CCS作为标准质粒,建立了CpTI和cry1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我国9个抗虫棉品种中的CpTI和cry1A基因剂量,显示科棉3号等3个抗虫棉品种中CpTI基因的平均剂量为0.020~0.018拷贝/基因组,cry1A基因的平均剂量为1.377~2.136拷贝/基因组;鄂杂棉1号F1等6个抗虫棉品种中cry1A基因的平均剂量为0.887~2.564拷贝/基因组,定量结果的标准差(SD)范围在0.001~0.149之间。结果说明,pMD-CCS适合作为标准物质用于抗虫棉中CpTI和cry1A基因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68.
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Vp1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功能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熟期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Vp1是调节胚发育, 促进胚成熟和休眠的重要转录因子, 对小麦种子休眠和穗发芽抗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离了普通小麦B基因组Vp1基因的启动子,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 其含有9个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2个DREB和6个MYB干旱响应元件、3个赤霉素响应元件GARE、1个水杨酸响应元件TCA-E、2个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TGACG-motif、4个SKn-1和1个RYREPE胚乳特异表达元件。采用5′端缺失的方法, 构建了系列含Vp1启动子不同区段融合GUS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转化小麦愈伤组织, 瞬时表达结果显示, Vp1启动子在无诱导的情况下不能启动GUS基因表达, 在低温、ABA、GA、PEG和NaCl诱导后可以启动GUS基因表达, 表现诱导表达特性, 且其诱导表达强度随启动子缺失片段长度变短而减弱。利用Gateway方法成功构建了6个启动子各缺失片段类型的植物表达载体, 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四倍体小麦Stewart, 获得转基因植株。该启动子可有效启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花药、糊粉层、穗轴及根中表达, 其他组织中没有表达。当启动子片段大于660 bp时, 外源ABA可诱导启动子启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茎节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东北玉米冷害监测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玉平  王石立  李维京 《作物学报》2011,37(10):1868-1878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气温明显上升,但由于存在玉米相对晚熟品种越区(北扩)种植现象,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玉米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因此,开展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利用东北玉米生长模型(NEC_MaGM)构造冷害监测指标,然后开展玉米冷害监测预测方法研究并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利天气条件和玉米对低温响应两方面遴选的8个单项指标中,以指标2 (DC_Tas9,抽雄期到9月底的累积热量单位与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1 (DN_Tas,当年抽雄期与多年平均抽雄期的差值)对历史玉米冷害的概括能力最强;根据冷害致灾机理、单一指标的历史概括能力及其独立性等因素,构建了由指标1、2以及指标4 (DW_GrS,水分适宜条件下模拟穗重与多年平均穗重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7 (DW_Fro,初霜冻日时模拟穗重与模拟成熟时穗重的差值百分率)组合而成的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基于NEC_MaGM和冷害综合指标进行单点冷害监测,确定了若45%以上站点出现玉米冷害即为区域性冷害的标准,独立样本监测检验与实际情况一致;利用NEC_MaGM在网格尺度上的监测可以得到更详细的冷害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开展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根据前期天气实况加上区域气候模式预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再结合预报时效之后的多年平均气候数据,在格点尺度利用NEC_MaGM可以实现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的预测。预测个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冷害的形成过程和严重程度,但其准确性不仅与作物模型有关,还依赖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70.
利用16×16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 F_1及相应的亲本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所测120个组合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较低,但仍可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经Gardner & Eberhart 配合力模型分析,证明这些组合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中含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效应。若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中杂种优势效应都较低,即使该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也难以表现明显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选配应在亲本高一般配合力的基础上选择高特殊配合力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