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53篇
  85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离增大而增加;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则随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于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的耗水规律及适宜灌溉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不同供水条件下,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野牛草、结缕草和狗牙根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差异和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蒸散量主要与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受水分条件影响;冷季型草坪草中多年生黑麦草耗水最少,暖季型草坪草中结缕草耗水最少;通过比较坪草和北方主要农作物的KC值,得出草坪与大田作物的需水量相当;北京地区常用草坪草整个生长季的适宜灌溉量为:高羊茅(391.8 mm)>草地早熟禾(368.3 mm)>多年生黑麦草(315.1 mm)>狗牙根(300.7 mm)>野牛草(184.0 mm)>结缕草(110.5 mm)。  相似文献   
33.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moval,RT)、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RTS)、旋耕转变为深松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moval,RT-DT)、旋耕转变为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turn,RTS-DTS)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的变化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从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对SOC及其各活性组分均产生显著影响,耕作方式转变、秸秆还田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SOC及其活性组分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RTS处理和RTS-DTS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RT和RT-DT处理高6.1%~15.6%和19.1%~32.3%。并且转变耕作方式后RTS-DTS处理比于RTS处理SOC含量提高16.9%~20.0%。同时,RTS-DTS处理的POC含量比RTS处理高13.6%~53.8%;但RT-DT和RTS-DTS处理的土壤ROC含量较RT和RTS处理都呈下降趋势,RTS-DTS处理的ROC含量比RTS处理下降4.6%~10%;MBC含量降低23.8%~30.6%。虽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处理的DOC含量,但RTS转变为RTS-DTS处理后,其3个土层的DOC含量下降了8%~41%。相比于RT和RTS处理,RT-DT和RTS-DTS处理0~30 cm各土层中LOC在SOC中的比例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OC与ROC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外,SOC及各组分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耕作方式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提高了SOC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SOC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这更有利于SOC的有效积累,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固存。  相似文献   
34.
杉木落针病发生与林分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对41块不同生态条件下杉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理论I,研究了杉木落针病的病情指数与林分的年龄、密度、郁闭度、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坡向和海拔高度是影响该病害发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林龄,郁闭度和坡度对该病害影响最小。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杉木落针病病情指数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为该病的预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在盆栽条件下以武育粳2号、盐粳2号两粳稻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每穗颖花分化数、退化数和现存数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进一、二次颖花分化作用最大的时期分别是抽穗前36、31d,对全穗颖花分化数促进作用最大的时期为抽穗前31d;(2)抽穗前46~6d施用穗肥均可显著降低颖花退化率,以抽穗前16~21d施用穗肥对颖花退化数、退化率的降低幅度最大。一、二次颖花退化数分别与一、二次枝梗退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928**、0.9937**;(3)抽穗前46~11d施用穗肥可显著增加每穗颖花现存数,以抽穗前31d处理每穗颖花现存数的增加幅度最大。每穗颖花现存数与每穗颖花分化数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154**);(4)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抽穗期单茎干物重影响较小,对每克干物质形成现存颖花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
丹顶鹤肺脏组织结构光镜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手段观察了一例成熟、正常丹顶鹤肺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超微形态。清楚的观察到丹顶鹤肺脏是由各级支气管、无数肺小叶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组成。肺小叶呈六面棱柱形,包括副支气管、肺房、漏斗和呼吸毛细管,而呼吸毛细管相互吻合,由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气一血屏障很薄,內皮下基膜及上皮下基膜多融合在一起。肺房及漏斗壁上可观察到具有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7.
四密25是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强的玉米品种,虽创造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15000kg/hm2的高产记录,但产量波动(7500~15000kg/hm2)较大。为进一步研究其高产稳产的构成因素,1994-2004年,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桦甸市5个乡镇,应用四密25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高产攻关、覆膜种植与裸地种植、不同施肥量、施肥方法、播种方法、播种时期、不同密度及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剂量、次数、播种期、化肥利用率的试验。通过对上述各项试验的194份材料统计分析,明确了四密25构成产量模型的3个主导因素为千粒重、穗粒数、公顷穗数。根据回归分析理论,计算出产量与3个主导因素之间的模型,为今后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7个松色二孢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松公二孢菌7个菌株的菌落特征,子实体形态,致病力,营养生长及产孢条件,将其分为HZ型和HN型2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来自湖南和湖北的HZ型菌株致病力强,来自广东的HN型菌株致病力弱,且差异显著(α=0.05)。在供试培养基,pH和15-32℃条件下,HN型菌株菌落生长速度大于HZ型菌株,气生菌丝更发达。HZ型菌株与HN型菌株对高温(36℃)和低温(10℃)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光照,营养和温度  相似文献   
39.
本文论述了生物化学中模式识别、定量构效关系、化合物结构解析等运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苏南地区几种种植方式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与资料调查,研究了苏南地区九种典型种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量、蛋白质产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了苏南地区种植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内在原因,提出优化种植制度以增强种植业自身经济活力问题,并推荐了两种效益较好、技术可行的实用种植方式。文章还探讨了以“征购当量”作为指标来衡量种植业对满足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要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