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林业   704篇
农学   955篇
基础科学   421篇
  1004篇
综合类   1628篇
农作物   469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767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34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研磨法,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将竹红菌甲素制备为固体分散体,增加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竹红菌甲素-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的吸光度和荧光强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得到该固体分散体的最优制备条件:药物和载体的比例(mg·mg-1)为1:1...  相似文献   
992.
赵阳  才华  柏锡  纪巍  朱延明 《作物杂志》2012,28(5):22-25
在前期已获得耐盐转OsCDPK7、OsMAPK4基因水稻的基础上,对转基因株系的产量性状、生物学性状、品质性状和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正常,转OsCDPK7基因水稻株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无差异;而转OsMAPK4基因水稻株系与其受体之间单位面积产量、株高、有效穗数和粗蛋白含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OsMAPK4基因功能存在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明海藻肥及不同施肥方式的氮素养分释放规律和对作物吸收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等氮量施用海藻肥(S)与有机肥(M)、化肥(NPK)等不同施肥处理对菜园土壤氮矿化和春白菜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矿化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土壤矿化的无机氮含量变化主要受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高低的影响,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始终保持较低含量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各处理春白菜采收期干物重为:施化肥(NPK)>施海藻肥(S)>有机肥与海藻肥配施(MS),除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外,其他处理间的干物重差异不显著。供试条件下,土壤氮素表观净矿化率和春白菜的吸氮量均为NPK>S>MS>CK,M和MNPK低于不施肥(CK)处理。氮肥利用率以NPK处理最高,达到67.7%,S和MS处理分别为46.9%和4.8%。各处理春白菜采收期干物重与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213,n=18),说明作物吸氮量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S与NPK处理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对春白菜增产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本研究开展了极端高温胁迫对木薯单爪螨各龄螨的存活率及几种保护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sA-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42℃高温处理,木薯单爪螨各龄螨最多仅可存活66 h,不能进一步发育。PPO和CAT活性在幼螨体内显著下降,而在前若螨到成螨却显著升高,而尤以前若螨升高最高;与对照相比,AsA-POD活性在幼螨体内无变化,但在前若螨体内可升高达对照的3.286倍,到后若螨期升高至对照的1.923倍,成螨期无显著变化;各龄螨体内POD和SOD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因此,说明PPO、CAT和AsA-POD活性变化可能在木薯单爪螨抵抗高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摘 要:为了研究含有跨膜结构域TAT基因的重组奶牛神经肽Y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牛神经肽Y基因序列中插入TAT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3X-NPY-PTD,导入到BL21宿主菌中,进行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表达条件优化和纯化。并且经过活性检测,融合蛋白对鸡胚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表明含有PTD结构的重组奶牛神经肽Y具有生物功能活性,为动物试验奠定了基础。为了获得重组TAT-NPY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犊牛下丘脑组织中克隆得到神经肽Y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比对符合率为100%。同时,在牛神经肽Y基因序列中插入TAT蛋白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3X-NPY-PTD,导入到BL21宿主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表达条件优化和纯化。并且经过活性检测,融合蛋白对鸡胚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表明含有PTD结构的重组奶牛神经肽Y具有生物功能活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治大血藤炭疽病,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大血藤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5.2~6.5 μm×13.0~33.8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大血藤炭疽病,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7.
金樱子多糖对小鼠急性药物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的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和脾脏指数(P<0.01);中、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P<0.01)和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ALT、AST、ALP活性(P<0.01)和GSH-Px、SOD活性(P<0.01或P<0.05),并增加GSH的含量(P<0.01)。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全世界每年由线虫造成的农作物经济损失约达100亿美元[1]。生产上常用化学杀虫剂、作物轮作、选育抗性品种和种植抗性诱捕植物控制线虫[2]。随着植物抗性基因的克隆,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机制的探明,抗性基因在抗性育种中展示了诱人前景[1-2]。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孢囊线  相似文献   
999.
侵染葫芦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广西分离物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南宁市郊温室大棚中的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上采集到一个表现脉绿、花叶症状的病毒样品,ELISA检测表明,该样品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利用RT-PCR方法从样品中扩增获得约500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是CGMMV的外壳蛋白基因,暂将该病毒分离物定名为GX-BG。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已报道的CGMMV主要分为3大群体,GX-BG与中国辽宁分离物(CGMMV-LN)分别属于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价广东沿海牡蛎体镉(Cd)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食用健康风险,实验根据2001-2010年广东17个海湾的牡蛎体Cd含量监测结果及1989-1999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广东沿海总体及粤东、珠江口、粤西3大海区牡蛎体镉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商法评价其健康风险.1989-2010年广东沿海累计268频次的监测结果表明:牡蛎体Cd含量变化范围为未检出~10.80 mg/kg(均值1.14 mg/kg,以湿重表示,下同),检出率97.01%;其中98.64%符合中国、美国牡蛎体或贝类的Cd含量限量标准(≤4 mg/kg).珠江口海域达标率为三大海域最低(86.5%),是今后生物监测与海洋环境管理的重点.2001-2010年牡蛎体Cd含量的健康风险依次为儿童-青少年(5~17岁)>老年人(60岁以上)>成年人(18~59岁);连续食用广东沿海牡蛎10年,其Cd含量在70年内不会对人体构成Cd摄入过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