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9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林业   1272篇
农学   1818篇
基础科学   925篇
  2533篇
综合类   4159篇
农作物   1429篇
水产渔业   964篇
畜牧兽医   3372篇
园艺   526篇
植物保护   96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645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611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640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869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1224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887篇
  2008年   973篇
  2007年   911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5篇
  1968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搜集豌豆品种对其进行品种适应性、丰产性等观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旱年,本地品种具有较好的特性,应继续保持,但其营养成分,市场价格等都较低;其他5个引进品种虽然在产量上显著低于本地品种,但其营养成分,市场价格,食用品质都高于本地品种,应继续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添加铬、铁及葡萄糖对土壤中异化铁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氧化铁、铬酸盐和葡萄糖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铬( )浓度的变化,探讨了有机碳源及Cr( )、Fe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 )和Cr( )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碳源和氧化铁后,能有效促进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铁的异化还原过程,显著减小土壤中铬( )浓度;添加Cr( ),将导致土壤中铁还原滞后;厌氧水稻土中Fe( )和Cr( )的竞争还原机制为,有机电子供体导致氧化铁发生微生物还原,产生的Fe( )引起土壤中Cr( )的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993.
异化铁还原对水稻土CH4,CO2及N2O形成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泥浆恒温培养实验,测定了4种不同水稻土及添加外源氧化铁后土壤中CH4,N2O和CO2分压及Fe()浓度的变化,探讨了影响温室气体产生的土壤化学及生物学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甲烷产生量有很大差异,其产甲烷能力的顺序表现为四川水稻土>江西水稻土>吉林水稻土>广东水稻土,添加氧化铁可显著抑制土壤中甲烷的形成。培养过程中不同土壤产生的CO2浓度相近,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添加氧化铁后均可导致CO2浓度显著降低。广东水稻土中N2O气体分压显著大于其他土壤,并且释放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不同水稻土N2O产生能力的顺序为广东水稻土>四川水稻土>江西水稻土>吉林水稻土。添加Fe(OH)3后,江西、四川和吉林水稻土中N2O气体分压明显降低,而广东水稻土表现为释放高峰期推后。吉林、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铁还原比较迅速,而广东水稻土中铁还原有明显滞后现象。添加乙酸盐和H2对广东水稻土中甲烷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实了乙酸盐及H2浓度是限制广东水稻土甲烷生成的重要条件,添加氧化铁可有效抑制外源乙酸盐及H2的产甲烷过程。  相似文献   
994.
1988年在大兴安岭火烧迹地上,调查了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幼虫的空间分布。采用扩散系数(C),Iwao的m—m回归分析如Taylor幂的法则等7种方法,测定云杉小黑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其聚集程度随火烧程度、有虫株率及虫口密度大于5~7个侵入孔/1000 cm~2时种群趋于随机或均匀分布。聚集原因分析表明,平均1000 cm~2树干面积上2.13头幼虫是该虫种群聚集机制发生变化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5.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用RT -PCR一步法扩增了华南地区野毒NDVWS99株的HN基因 890bp片断 ,并对其进行克隆、核苷酸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结果表明 :WS99株的HN基因与其他 2 9株NDV的核苷酸同源性在 88.0 %~ 99.8%之间 ,氨基酸同源性在 90 %~ 97%之间 鸡源NDVWS99株与鹅源副粘病毒GPMV株有极高的同源性 ,高达 99.8% 该毒株与TEX/ 48和B1/ 47一样 ,在HN基因 130 1bp处由G突变为A ,对应氨基酸由V突变为I,但其半胱氨酸位点和个数没有改变 ,且所克隆的目的片段中含有HN基因上 5个凝血抗原位点其中的 4个  相似文献   
997.
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现状,分析了嫩呼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环境特点,找出了嫩呼公路各污染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治理措施。运用了指标赋权法对保山市市区公路的各种环境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尾气组成元素对公路环境影响最大的结果,为公路环境治理提供有力依据。并应用SPSS软件对公路污染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尘降的增加会相应导致TSP减少,氮氧化物和TSP的增加会导致尘降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8.
龙眼果实营养价值高,是著名的食药兼用的热带特色果树.中国龙眼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龙眼的主要生产国.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和"早期收获计划"签订后,中国的龙眼产业受到了来自其它生产国的严重冲击.该文介绍了世界龙眼生产概况、中国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龙眼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Radiation hybrid (RH) mapping, a somatic cell genetic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as a general approach for constructing long-range maps of mammalian chromosomes. This statistical method depends on x-ray breakage of chromosomes to determine the distances between DNA markers, as well as their order on the chromosome. In addition, the method allows the relative likelihoods of alternative marker orders to be determined. The RH procedure was used to map 14 DNA probes from a region of human chromosome 21 spanning 20 megabase pairs. The map was confirmed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H mapping for constructing high-resolution, contiguous maps of mammalian chromos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