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9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林业   560篇
农学   873篇
基础科学   387篇
  932篇
综合类   1968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288篇
畜牧兽医   810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4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1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NTRODUCTIONIntheworldoftoday,theglobalclimatechangeanditsinfluenceonecologyhavebe-comeaveryimportantproblem,towhichmanyscientists,governnentleadersandordinarypcoplepaycloseattentionI1-'].Inl979,the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WCP)waslaiddowninthefirstworldclimatemeeting.lnl99(),thesecondworldclimatemeetingwasconvcl1edinGencva,andalltl1eexpertsagreedthattheglobalwarmlngwillbeextremelyseriousdisasterthananynatUralcalamityever.Attl1eMectingof"World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holdinBrazil…  相似文献   
22.
水稻白叶枯病自发现到现在已有90年的历史。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各国对此病曾做了大量研究。日本对它已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但对其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初认为种子传病是首要的。但在病区单抓种子处理还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又认为病稻草是病区次年的主要菌源。近年来,又发现在严格处理病革、病种子的情况下,仍然发病,故怀疑除上述两种传播途径外,还有其它传播途径。关于杂草传病问题,日本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和我国国内一样,对杂草带菌传病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一传播途径有彻底弄清的必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病的侵染循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白叶枯病的彻底防治。如果这一传播途径确实存在,我们若不承认它,在防治上就会出现大的漏洞。如果白叶枯病确与杂草无关,盲目地采用相应的措施,也是多余而毫无意义的。这次试验是采用较直接的“离心浓缩针刺接种法”,其结果:第一年证实有马唐等六种杂草、黄豆和水稻根部能够带菌;第二年证实有车前等三种杂草和水稻根不仅带菌,而且可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第三年又证实在不同地区有马唐,狗牙根等四种杂草能够带菌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中旬。另外,用病区杂草和水稻健苗混栽,结果稻苗上发病,而对照的不发病。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证实有数种杂草的根茎部不仅带菌,而且能传病。  相似文献   
23.
醉马草的有毒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用溶剂提取法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首次从醉马草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生物碱成分,我们称其为醉马草毒素。动物毒性试验证明,醉马草毒素是醉马草的主要有毒成分。经元素分析及有机波谱分析确定了结构式。 马属动物按照10g/kg体重的剂量,一次灌服醉马草干粉或相当剂量的粗提物,即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同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翘尾,四肢无力,行走如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等。  相似文献   
24.
AIM: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1-typed cytokine IFN-γ and Th2-typed cytokine IL-4 on T lymphocytes that infiltrate in nasal polyps for searching the pathogenesis of nasal polyps. METHODS:Nasal polyps tissue samples and peripheral blood were obtained from 21 patients. Normal human inferior turbinate mucosa and peripheral blood were obtained as well. Flow cytometr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and IL-4 of T lymphocytes. RESULTS: Th cytokines were rarely detected in inferior turbinate from normal human. Nasal polyps tissue consisted of abundant T lymphocytes.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FN-γ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human (P<0.05). The expression of IL-4 increased but the expression of IFN-γ decreased in nasal polyp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eripheral blood from the same patient (P<0.05). CONCLUSION:There were generous of T lymphocytes infiltrating in nasal polyps. There was abnormal immune status in the local nasal mucosa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 predomination of Th cytokine secretion changed compar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from the same patients, which resulted in the change of microenvironment of nasal mucosa and possibly clos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asal polyps.  相似文献   
25.
大果型鲜食枣新品种‘大白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铃’为大果型鲜食枣优良新品种。果实特大, 平均单果质量24. 5 ~ 25. 9 g, 最大80 g,整齐, 外形美观, 品质优良。早实, 丰产, 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26.
利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熏蒸仓储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在不同真空压力、熏蒸时间、药剂浓度条件下对选定的典型仓储实验试虫进行熏蒸,根据杀虫效果,筛选出害虫的最优熏蒸条件组合。结果表明,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可以在2h内杀死各种仓储害虫。40000Pa,60g/m^3,2h为仓储害虫的最优熏蒸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27.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28.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  相似文献   
29.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新疆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莉  段维军  李国英  宋蓓 《植物检疫》2004,18(5):266-268
用一对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D1和D2进行PCR扩增,对于落叶型黄萎病菌,该对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产生一段550bp的产物,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则不能被扩增.供试的35个新疆黄萎菌系中,有3个菌系扩增出550bp大小的落叶型黄萎病菌特异性片段,表明目前新疆已存在落叶型黄萎病菌,用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疫和鉴定落叶型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30.
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Kuschel)是一种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近年来在很多省市发生为害,且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并呈扩大蔓延趋势。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大发生危害的情况及原因,深入分析了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