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24篇
  免费   2617篇
  国内免费   4936篇
林业   4945篇
农学   6164篇
基础科学   3905篇
  7059篇
综合类   15892篇
农作物   2780篇
水产渔业   1782篇
畜牧兽医   6750篇
园艺   2041篇
植物保护   2759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651篇
  2022年   1680篇
  2021年   2131篇
  2020年   1946篇
  2019年   1853篇
  2018年   1319篇
  2017年   1991篇
  2016年   1647篇
  2015年   2339篇
  2014年   2219篇
  2013年   2701篇
  2012年   3426篇
  2011年   3543篇
  2010年   3230篇
  2009年   3007篇
  2008年   2745篇
  2007年   2616篇
  2006年   2359篇
  2005年   2052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768篇
  2000年   796篇
  1999年   885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661篇
  1996年   596篇
  1995年   639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54篇
  1991年   344篇
  1990年   30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7种小蠹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疫性小蠹虫的鉴定,因其虫体小,种间形态特征难以准确把握,给木材的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当遇到幼虫时还需饲养为成虫再进行鉴定,增加了工作难度。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俄罗斯进境木材7种小蠹虫幼虫、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小蠹虫幼虫酶带数目均比成虫多,酶活性也较成虫强。幼虫和成虫之间有多条迁移率接近的酶带,酶带相似性及聚类分析均证明可以将这些酶带作为种的特征性谱带。研究表明,当形态特征作为鉴定标准较难准确掌握时,可用幼虫或成虫同工酶电泳图谱来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972.
江苏省扬中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扬中杂草稻具备杂草稻的基本特性,又是一个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混合群体。扬中杂草稻具有较强的休眠性,但比稽稻等代表性的杂草稻弱。扬中杂草稻落粒性强,与稽稻等代表性杂草稻表现基本一致。亲和性研究表明,扬中杂草稻与广亲和品种02428(S5^n)正反交杂种F1结实率正常,而与籼稻特青和扬稻6号的杂种F1生育期超亲,在南京不能正常抽穗。与粳稻武运粳7号、粳稻品系27114的杂种F1表现为半不育。  相似文献   
973.
50%异丙隆防除麦田碱茅的最佳施药时期为小麦2叶1心期,株防效达97.7%,鲜重防效达98.75%。随用药剂量的增加,防效提高,以1800g/hm^2效果最好,株防效达97.93%,鲜重防效达99.3%。不同时期宜选用不同剂量,播后苗前施药,宜选用1800g/hm^2,2叶1心期施药宜选用900g/hm^2,3叶1心期施药宜选用1500g/hm^2。  相似文献   
974.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75.
烟草环斑病毒DB-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76.
秆野螟属(Ostrinia)系统进化与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全球分布20种,寄主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由于该属地理分布广泛,形态特征复杂,寄主和生态区重叠严重,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综合中国秆野螟属分类概况,对目前应用于秆野螟属系统发育研究的各种性状,包括形态特征、性信息素(生殖隔离)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并针对秆野螟属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77.
微卫星DNA是一种广泛用于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共显性标记、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和结果可靠等特点。本文在概述微卫星标记的原理、特点、位点筛选和引物设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技术在检疫性实蝇(小条实蝇属、果实蝇属等)种群遗传关系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78.
A dynamic model, called VenInf, was developed to forecast infection of pear leaves by conidia of Venturia nashicola. By simulating conidial infection processes following a rain event, the model estimates % conidia that successfully infected leaves at the end of an infection period. The model is mainly derived from logistic models developed from recent laboratory and glasshous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infection of pear seedlings to estimate the rates of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It simulates the conidial infection process at 5 min intervals using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RH), surface wetness and rainfall as input.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against pear scab in four unsprayed orchards in China over a 4-year period. In all orchards, all significant disease incre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periods predicted by the model. In one orchard, in 2004 the incidence of leaf infection remained very low (<3%) during the entire season despite the model forecasting several severe infection periods. Results of orchard evaluation suggest that the model is able to identify all important potential infection periods. Thus, further field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how the model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to assist farmers in making decisions on fungicid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79.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药登记的基本程序,重点介绍了农药登记的生物学资料评审原则,包括审查依据、资料审查和技术审查,而技术审查中又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抗性、风险性等。我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已逐步从传统评价工作向风险评估和预测评估方向过渡。在生物学资料评审中,在加强有效性和安全性审查的同时,更要加强抗性和风险性等方面的审查。如何能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和管理农药,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80.
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我国除草剂使用过程中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和除草剂药害的治理对策。提出:除草剂使用不合理,除草剂和作物本身的因素,异常的环境条件是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杜绝假冒伪劣及不合格产品,加强除草剂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深化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农民用药技术水平培训是除草剂安全使用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