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1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林业   1336篇
农学   1941篇
基础科学   1097篇
  1927篇
综合类   3193篇
农作物   543篇
水产渔业   360篇
畜牧兽医   1482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88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630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为了明确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VdSge1基因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原理,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对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的VdSge1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4个目标基因敲除的突变体;以野生型菌株V592为对照,通过对敲除突变体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并且丧失对棉花的致病性。利用q RT-PCR对其他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dSge1基因敲除后,VMK1、VGB和VdGARP1的表达量随之下降,而VDH1和PevD1的表达却明显上升。由此说明,VdSge1基因与大丽轮枝菌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影响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8.
大豆光合午休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辉远  邹琦 《作物学报》1994,20(3):357-362
研究了大豆光合午休过程中有关生理生态因素与光合速率的函数关系,并对叶温、叶片-大气水汽压亏缺(VPD)、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光合午休的13:00时与15:00时这两个时刻,光合速率与VPD、叶温和气孔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15:00时光合速率随VPD和叶温上升而下降的速率要大于13:00时的下  相似文献   
999.
除个别时期外,转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Bacillus subtilis fibrinolytic enzyme,BSFE)基因及其信号肽和前肽序列烟草叶、茎、根氧自由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烟草植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也较野生型烟草植株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推测氧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与BSFE的蛋白水解活性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可能与该转基因烟草植株对外源BSFE基因表达和产物累积产生的逆境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甘兰型油菜品质性状的变化与抗(耐)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7~1992年时甘兰型油菜品质资源田间自然抗病性的连续观察鉴定(包括同一品种不同品质的单株)和同一品种不同发病级别单株种子内芥酸、硫甙、油份等品质的测试分析。结果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这些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即抗病性的强弱与芥酸、硫甙的含量成正相关,与油份的含量成反相关,不同发病级别的单株种子与产油量成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双低油菜育种过程中,应将低代材料置于易于发生菌核病的环境中选择,在发病极度严重时还要注重保留那些耐病的单株,这是集优质、丰产、耐病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优质油菜生产中要作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