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17篇
  免费   2988篇
  国内免费   4385篇
林业   3470篇
农学   3209篇
基础科学   2515篇
  4444篇
综合类   21659篇
农作物   3200篇
水产渔业   2271篇
畜牧兽医   7147篇
园艺   2776篇
植物保护   1999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1754篇
  2021年   1880篇
  2020年   1743篇
  2019年   1723篇
  2018年   1208篇
  2017年   1989篇
  2016年   1441篇
  2015年   2004篇
  2014年   2222篇
  2013年   2658篇
  2012年   3653篇
  2011年   3796篇
  2010年   3482篇
  2009年   2985篇
  2008年   3099篇
  2007年   2930篇
  2006年   2751篇
  2005年   2199篇
  2004年   1385篇
  2003年   1290篇
  2002年   1629篇
  2001年   1376篇
  2000年   1018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F127发酵液化学组分进行研究。用多种色谱技术对F127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LC-MS、ESI-MS和超导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F127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blongolide T(1)、sorbicillin(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phomopsolide B(4)、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5),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K562、NB4、HL-60、Hep G-2和Lovo表现出不同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5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抑制活性,对K562、NB4、HL-60抑制效果显著,IC50值分别为3.35、0.014和0.16μg/m L,对Hep G-2和Lo Vo只有温和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K562、NB4、HL-60抑制作用良好,IC50值分别为51.82、54.25和29.31μg/m L;化合物5对NB4和Hep G-2则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2和3对测试细胞株未表现出抑制活性。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4对K562、NB4、HL-60的优良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的活性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6个茶叶主产省2 210份茶农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茶园经营特征和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大。具体来看,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和茶园规模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残限量标准认知、家庭年收入、组织化程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了解农残限量标准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约是不了解的2倍;家庭收入每增加1万元,技术采用发生比相对增加2%;加入合作社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是未加入的1.73倍;茶农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技术采用发生比提升为原来的150%。受教育程度、打工收入占比、农药价格敏感性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增强茶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培训,降低技术使用成本等手段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以便实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993.
影响黄河流域棉区北部棉花机械采收的恶性杂草主要有藜、反枝苋、铁苋菜、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和裂叶牵牛等。于2013、2014、2016年研究了这些杂草的化学防除方法。苗蕾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藜、反枝苋、龙葵、苘麻、田旋花、打碗花的防效较好,药后30~40 d的株防效超过95%;对铁苋菜和鹅绒藤的防效较差,同期株防效不足85%;对裂叶牵牛的防效居中,同期株防效为84%~94%。花铃期用嘧硫草醚和三氟啶磺隆对上述恶性杂草的防效下降;而乙氧氟草醚的杀草活性较强,药后25~40 d株防效可达100%(裂叶牵牛除外)。草甘膦在苗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各种恶性杂草的株防效均在95%~100%(花铃期的裂叶牵牛除外)。上述处理对棉花均未产生明显药害,对产量也无显著影响。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田,苗蕾期应用嘧硫草醚或/和三氟啶磺隆,花铃期应用乙氧氟草醚或草甘膦,吐絮期应用草甘膦,可较好地防除恶性杂草。  相似文献   
994.
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理检测及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一定浓度的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浸种和茎叶处理,大豆幼苗的生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处理后大豆的株高、根长、株鲜重和根鲜重均明显得到了提高,且生长状态好于对照,不同浓度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在发酵液浓度为5 g·L-1时,效果最佳。尤其是对根鲜重的影响,促进率最高可达56.21%,同时增强了幼苗根系活力,最大可以提高57.82%,浸种和茎叶处理后,分别提高了叶绿素含量41.25%和15.4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2.20%和11.70%;过氧化物酶31.33%和29.95%;过氧化氢酶活性42.8%和20.0%,这为发酵液在大豆田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根据目标性状有的放矢的选配杂交亲本是提高优异品质组成品种的选择效率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东北三省102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氨基酸组分、油份及脂肪酸组分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及基因型分类以综合评价种质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种质油份及脂肪酸组分变异较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到9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I类群蛋白含量较高、油份含量偏低,第II类群蛋白、油份含量均居中,第III类群油份含量较高、蛋白含量偏低,第IV类群高油,第V类群高蛋白,类群间的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各有差异。需根据育种目标在群体间选配亲本,以提高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6.
2016年吉林省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12个中晚熟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达到国家一级玉米容重标准,商品品质优良。淀粉含量农华101最低,为淀粉普通型玉米;京科968最高,为75.41%,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一级标准;大民899、迪卡519、禾育203、良玉208和禾育35为二级标准;吉农玉833、吉单50、金园15、禾育47和郑单958为三级标准。除了农华101,其他品种子粒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优质原料,均可以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推广。产量表现为农华101 >吉单50 >京科968 >良玉208 >迪卡519 >大民899 >吉农玉833 >禾育35 >禾育203 >金园15 >郑单958(CK) >禾育47。对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7.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中设置0(S0)、40(S1)、80(S2)、120(S3)、160 kg/hm2(S4)5个施硫(硫磺)水平,研究不同施硫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S2、S3处理玉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施硫量为S2处理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较S0处理提高19.08%、76.7%,且达到显著水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分别在S3、S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0处理。施用硫肥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气孔限制值(L_s),且施硫量为S2时达最小值,与S0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施用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7.0%~18.1%。施硫量为S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978.3 kg/hm~2。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水稻香味基因Badh2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香稻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稻群体,以其清香可口的品质特性备受消费者的欢迎。到目前为止,水稻中的香味主要受第8染色体上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方法】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中花11的香味基因Badh2进行编辑。【结果】获得转基因T_0代植株并对其所衍生的T_1代20个单株进行了鉴定分析,获得了一个剔除了载体骨架且第1外显子上插入一个碱基T的突变体材料。该材料中Badh2 RNA水平显著下调;利用GC-MS技术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材料籽粒2-乙酰-1-吡咯啉含量,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中的香味物质显著增加;此外,我们还对野生型及T_2代香型植株水稻产量及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考查及测定分析,发现除分蘖数及结实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材料间都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地对水稻香味基因进行了编辑,可为香稻育种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加快香稻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00.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