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37篇
  免费   9358篇
  国内免费   13747篇
林业   10433篇
农学   8052篇
基础科学   7461篇
  15205篇
综合类   75262篇
农作物   10756篇
水产渔业   6222篇
畜牧兽医   23790篇
园艺   12016篇
植物保护   7045篇
  2024年   970篇
  2023年   3036篇
  2022年   7266篇
  2021年   7098篇
  2020年   6502篇
  2019年   6382篇
  2018年   4617篇
  2017年   7381篇
  2016年   4792篇
  2015年   7393篇
  2014年   7822篇
  2013年   9394篇
  2012年   13053篇
  2011年   13611篇
  2010年   13052篇
  2009年   11647篇
  2008年   11262篇
  2007年   10434篇
  2006年   8572篇
  2005年   6657篇
  2004年   4091篇
  2003年   2535篇
  2002年   2672篇
  2001年   2484篇
  2000年   2203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1年   23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0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9篇
  1955年   3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耐裂果的加工番茄‘14803’和易裂果的栽培番茄‘14633’为试材,将二者杂交得到F_1代,F_1自交得到F2,研究了F_2子代的裂果相关性及QTL定位,以期为近一步培育耐裂果、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抗裂指数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肩果皮韧度、果腹果皮韧度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对F_2群体进行QTL定位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找到了27个与番茄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韧度等相关的QTLs,5个抗裂指数相关的QTLs。  相似文献   
962.
963.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和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硝酸甘油(NG)对兔骨关节炎(OA)模型中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MMP-13表达以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CPM下调MMPs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3~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6只进行假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另外24只建立膝关节OA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组,即OA对照组(OA组)、OA硝酸甘油给药组(NG组)、OA持续被动运动组(CPM组)、OA持续被动运动+硝酸甘油给药组(CPM+NG组),每组各6只。NC组和OA组不作处理,NG组给予NG软膏膝关节局部涂抹,CMP组在CPM训练仪上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MP+NG组即在运动干预的同时给予NG局部涂抹。4周后取各组软骨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HE染色观察软骨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MMP-1和MMP-13 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1和MMP-13蛋白表达量。结果:NO含量、Mankin''s评分以及MMP-1和MMP-13 mRNA和蛋白水平在OA组明显高于NC组(P<0.01),NG组高于OA组(P<0.01),CPM组低于OA组和NG组(P<0.01),CPM+NG组低于NG组(P<0.01),但高于CPM组(P<0.01)。结论:CPM通过抑制软骨细胞NO合成下调MMP-1和MMP-13表达,进而对软骨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研究了优培-海藻生物有机肥(Y)、微生物菌肥(W)和腐植酸有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酶活性以及番茄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探索快速、简易且廉价的土壤改良方法,为日光温室土壤改良及有机蔬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在番茄生育期内土壤p H值始终在7.0以上,没有出现酸化问题;拉秧后,除中量腐植酸有机肥(FM)外,其他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土壤EC值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对提升有效态Mn、Zn和Fe含量的效果不显著,其中,仅高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FH)能同时提高开花结果盛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有效态Zn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10.8%和13.2%;不同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影响较小;微生物菌肥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影响相对明显;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中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番茄的糖酸比。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土壤特性及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965.
为了激发学生对《饲料卫生与安全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了参与式教学法。通过吸纳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采用体现学生主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形式、实行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成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66.
在汉中地区进行了滇柏引种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树高平均7.6m,胸径7.9cm,不同造林地点的树高生长间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可以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7.
对广西国有良丰农场十二年生早熟温州蜜柑采用几种施肥方法,比较不同施肥措施下,该地区早熟温州蜜柑各个物候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果实产量。结果表明:处理4分别在各个物候期前进行5次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明显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果实成熟期相对提前;平均单果重量增加,达到125 g/个;平均单株产量明显增加,达到93.60 kg/株;平均产量最高,为73.94 t/hm~2。因此,针对该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合于该地区的合理施肥方式对于提高果树产量和增加经济收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8.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9.
渗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杨柳青公司紫花苜蓿‘艾迪娜’(M.sativa L.‘Aidina’)试验地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渗灌次数(0次、1次、2次、3次)对苜蓿出苗期不同土层深度及管距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深度,pH最高值均出现在管上,较CK升高了8.21%和8.68%,最低值都出现在管中,较CK降低了2.70%和3.37%;2水和3水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管距位置的pH值(P0.05)。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溶性盐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且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较CK分别增加了83.26%和96.34%;不同土层深度,2水的水溶性盐含量平均值都低于1水和3水;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管中。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解性氮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管中,较CK分别增加了112.68%和34.48%。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多,0~10cm土层深度不同管距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及管位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水显著提高了各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渗灌2次比较好,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较低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70.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