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5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林业   357篇
农学   330篇
基础科学   389篇
  664篇
综合类   3306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1377篇
园艺   555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紫花苜蓿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为受体材料,以含gus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为外源基因供体进行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研究.于授粉后6h、9h、12h、20h、24h、28h、32h、48h滴加质粒DNA溶液,荚果成熟后收获转化种子,分别使用2套引物对To代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20~48h所得到的To代植株均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其中授粉后32h导入质粒DNA所获得的转化率最高,为16.7%,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92.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探讨柞蚕(Antheraea pernyi)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确证其是否具有活化鸡异嗜白细胞的作用。采用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检测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脱颗粒反应,并通过应用蛋白酪氨酸激酶(src、sy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 MAP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分析各蛋白酶通路在柞蚕杆状病毒诱导鸡异嗜白细胞脱粒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柞蚕杆状病毒可以显著提高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其中src、PI3-K、JNK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柞蚕杆状病毒诱导的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而syk、ERK、p38 MARK的特异性抑制剂则对鸡异嗜白细胞脱粒不起作用,说明柞蚕杆状病毒可通过src→PI3-K→JNK信号转导通路来诱导鸡异嗜白细胞的脱粒反应。  相似文献   
994.
绵羊胚胎移植生殖内分泌调控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产供体母羊(14月龄)德国美利奴15只、波德代15只、无角陶赛特18只分别用孕酮(CIDR)+促性腺激素(PMSG)+促卵泡素(FSH)进行处理,受体小尾寒羊母羊(2胎)124只用CIDR+PMSG进行处理,处理期测定供、受体外周血液中生殖激素孕酮(p4)、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3个供体品种和受体各自发情同期化水平和效果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但供、受体发情同步差相距1 d。黄体数德国美利奴(7.71)显著高于陶赛特(5.19)(P<0.05);冲卵数德国美利奴(5.50)显著高于陶赛特(3.44)(P<0.05);可用胚胎率德国美利奴、波德代、陶赛特分别为70.13%、55.74%、78.18%,陶赛特显著高于波德代(P<0.05);德国美利奴、波德代、陶赛特胚胎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5.26%、54.17%、42.31%,德国美利奴显著高于陶赛特(P<0.05)。处理期供体和受体生殖激素动态变化的幅度大,第13天供、受体血清中p4达到峰值,小尾寒羊分别高于德国美利奴(5.37 ng/mL)、波德代(6.14 ng/mL)和陶赛特(5.37 ng/mL);供体血清中E2于第14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小尾寒羊于第15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供体血清中FSH于第13天达到峰值,小尾寒羊第14天达到峰值;供体血清中LH于第14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小尾寒羊血清中LH于第15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995.
河道整治工程中灌草植物应用研究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边坡结构的破坏, 加剧了河坡生态环境恶化。采用生物护坡,尤其是栽植灌木和草本,可明显改善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植物发达的根系通过锚固作用和加筋作用有效地提高坡面的稳定性。种植植物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增加其抗侵蚀能力。灌木和草本是用于护坡的主要植物,现阶段用于护坡的灌草大多是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植物种。不同土壤、气候条件及不同地区和地域适宜种植的灌草植物不同,因此采用种植灌草护坡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植物,否则很难成功。分析阐述了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护坡机理,并总结了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主要使用的部分灌草种。最后列举了一些适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的护坡灌草,以期为护坡工程中灌草植物的选用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在家畜育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南阳黄牛是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近些年来,已在DNA水平上对南阳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南阳牛的分子群体遗传特征及起源进化、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研究等.本文对南阳牛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成就作了综述,以便促进南阳牛的保护、利用和发展.使传统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推动了南阳牛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997.
12种藏药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安全浓度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MTT法测定了藏菖蒲、红景天、决明子、灵芝盖、灵芝柄、龙胆、天冬、降香、乳香、仁青芒觉、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12种藏药对体外培养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安全浓度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藏药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红景天为31.25 mg/L,天冬、降香、决明子和二十五味松石丸为62.5 mg/L,乳香为125mg/L,二十五味珍珠丸为250 mg/L,藏菖蒲和灵芝柄为1 000 mg/L,龙胆和仁青芒觉为2 500 mg/L,灵芝盖为5 000 mg/L,藏菖蒲为1.954~500 mg/L,天冬为1.954~15.625 mg/L,决明子为1.954~3.907 mg/L,灵芝柄为1.954~7.813 mg/L,仁青芒觉为19.54~1 250 mg/L,龙胆为312.5~625 mg/L,可显著促进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98.
外源钾对铁胁迫下水稻元素吸收运输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铁毒型水稻品种协优9308和铁毒敏感型品种Ⅱ优838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250mg/L Fe2+胁迫下,不同浓度的K+对水稻的生长特性以及不同器官和亚细胞的元素吸收运输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mg/L Fe2+胁迫下,两品种水稻生长均受到严重抑制,Fe含量显著上升,K、Na、Ca、Mg、Zn的吸收与运输受到抑制。施加外源钾可以不同程度的缓解铁毒,有效解除铁胁迫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水稻体内Fe含量,并促进营养元素K、Na、Ca、Zn的吸收,但对Mg元素的影响并不明显。在亚细胞分布中,Fe、K主要分布于细胞壁组分F1和以液泡为主的可溶性组分F5中。由此可知,高Fe2+胁迫抑制水稻生长,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运输,施加适宜浓度的外源钾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铁毒。  相似文献   
999.
土壤颗粒分布特征作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土壤中水分运移、溶质迁移等土壤物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紫色土作为一种侵蚀型高生产力的岩性土壤,当其分布于三峡库区大于25°陡坡地时,成为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物质来源。为了分析降雨强度对紫色土陡坡地土壤颗粒分布空间变异的影响,该文研究了25°径流小区在不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0.285,0.978,1.737mm/min)紫色土土壤机械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25°陡坡地土壤机械组成在各个降雨强度下,空间分布特征都表现为小区上坡位置粘粒和粉粒含量减少,砂粒含量增加;中坡粘粒及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下坡粘粒及砂粒含量增加,粉粒含量减少的特征。但是土壤机械组成各组分随雨强的变化,各自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幅度。(2)陡坡地中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WAS0.25)、2mm和0.25mm团聚体分散度(P2、P0.25)的变化特征与降雨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是其空间差异性变化不明显。在不同降雨强度影响下WAS0.25的减小幅度在6.7%~16.87%中变化,而P2和P0.25各自的增幅则分别达到了1.94%~5.45%和4.46%~15.45%。通过对陡坡地径流小区紫色土土壤颗粒分布在降雨作用下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为坡面土壤颗粒侵蚀-迁移-沉积这一微观过程的宏观反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三峡库区紫色土25°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根际通气对盆栽玉米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盆栽作物生长空间有限且通气不良的生长环境问题,为改善根际气体环境,试验设每隔2d通气1次(T1)、每隔4d通气1次(T2)两个通气处理,以不通气(CK)为对照,研究根际通气对盆栽玉米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均能提高玉米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T1、T2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拔节期T1和T2处理的根冠比分别是CK的1.27倍、1.18倍,根系活力分别为CK的1.26倍和1.54倍;抽穗期根冠比分别为CK的1.18倍、1.09倍,根系活力分别为CK的1.22倍和1.40倍。同时,通气处理能够促进作物吸收土壤内的养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通气能够增强盆栽玉米的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