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24篇
  免费   2527篇
  国内免费   3609篇
林业   3415篇
农学   2501篇
基础科学   2020篇
  4154篇
综合类   17744篇
农作物   2984篇
水产渔业   1961篇
畜牧兽医   6228篇
园艺   2619篇
植物保护   1734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48篇
  2022年   1811篇
  2021年   1862篇
  2020年   1651篇
  2019年   1528篇
  2018年   1091篇
  2017年   1849篇
  2016年   1196篇
  2015年   1905篇
  2014年   1885篇
  2013年   2318篇
  2012年   3233篇
  2011年   3263篇
  2010年   3117篇
  2009年   2829篇
  2008年   2848篇
  2007年   2647篇
  2006年   2145篇
  2005年   1734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抗药性虫株的种内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RAPD技术进行柔嫩艾美耳球虫4个单一抗药性虫株与1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发现4个抗药性虫株及敏感株之间的相似值均大于99%;OPAO3引物对抗盐霉素株扩增出一条约500bp的特异条带,OPH02引物对抗克球粉株和抗盐霉素株均扩增出了约1kb的第三条主带,这些特异条带的出现很可能与球虫抗药性基因有关,有可能用于抗药性虫株的诊断与鉴定。  相似文献   
82.
对牛流行热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并攻每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苗免疫后,牛的CD4^ 显著升高,可能与参与辅助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关,攻毒后,γδT细胞均显著上升,免疫组在攻毒后3周仍保持在相当的高水平,IL-2Rα阳性细胞在攻毒后高热期也有显著升高,而CD8^ 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3.
马铃薯淀粉生产新工艺技术的主要趋势是采用水力旋流器替代复杂的设备组合,从而达到简化、高效、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成果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差距,强调了油气管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油气管道风险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
影响水产动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水产动物药代动力学的机体因素、药理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了综述。影响药动学的因素很多,尤其对于所处环境因素复杂的水产动物来说,除了遗传种属、性别等生理因素和病理、药理等因素外,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能显著影响药代动力学过程。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药动学,对于合理、正确地使用药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对胚胎质量、胚胎移植数量、胚胎发育阶段、冷冻方法、移植方法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对移植产羔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提高绵羊胚胎移植效率。结果表明:采用1.5mol/L乙二醇做冷冻保护剂对胚胎进行常规冷冻,冻前A级胚胎冷冻/解冻后可用胚率、存活率、降级率均高于B级,差异极显著(P<0.01)。移植1枚冷冻解冻后A级、B级或2枚(A+B)胚胎的受体移植产羔率分别为44.48%、46.84%和44.81%。经χ2检验分析,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双胚的受体双羔率为22(%53/241),以胚胎为单位计算,产羔率仅为33.40%。A级囊胚和桑椹胚的产羔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5 mol/L乙二醇常规冷冻保存的体内胚胎移植产羔率高于EFS40玻璃化冷冻保存,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手术移植和腹腔内窥镜法子宫移植之间产羔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牧场条件下大规模移植的平均产羔率为43.95%,范围在20% ̄70%之间,受体饲养管理水平对绵羊移植产羔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7.
为了优化紫花苜蓿中苜蓿皂甙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苜蓿总皂甙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选苜蓿皂甙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甲醇浓度、甲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苜蓿皂甙的提取量都有极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50%的甲醇,苜蓿草粉15倍量,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88.
试验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VA) (0、1300、2600、5000、10000、15000IU/kg)对22 -50kg生长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肝脏和血浆中VA含量、血清免疫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VA1300 -10000IU/kg 提高了日增重 (P>0.05)、极显著地降低料重比 (P<0.01) ;但VA添加水平从1300IU/kg增加至10000IU/kg,料重比显著提高 (P<0.05) ,采食量也极显著提高 (P<0.01)。各组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背膘厚、胴体瘦肉成分都无显著差异 (P>0.05) ,眼肌面积则随VA水平的升高而趋于增大(P>0.05)。胴体瘦肉和无脂瘦肉日增重在添加VA1300IU/kg 和10000IU/kg两组间很接近 ,而且优于其它组 (P<0.05)。随着VA水平的提高 ,肝脏中VA含量极显著提高 (P<0.01) ,至添加VA10000IU/kg组最高 ,之后略下降 ;添加VA有使血浆中VA含量升高的趋势 (P>0.05)。各组血清中IgG、IgA、IgM含量都无显著差异 (P>0.05) ,添加VA使T淋巴细胞中CD3+ 和CD8+ 亚群比例趋于升高 (P>0.05),随着添加VA水平提高 ,血清T淋巴细胞中CD4+/CD8+比值趋于下降 ,至添加VA10000IU/kg 组最低 ,在VA15000IU/kg 组又明显上升 (P>0.05)。以肝脏中VA含量为指标 ,生长猪VA适宜水平为在基础饲料上添加10000IU/kg ,但根据生产性能等其它指标 ,添加1300IU  相似文献   
89.
生物素对肉仔鸡脾脏细胞PCNA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生物素对脾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将60只1日龄AA雄性肉仔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20只鸡,基础日粮为小麦-酪蛋白-鱼粉型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mg/kg和2.7mg/kg2个水平的生物素,包括对照组共计3种日粮处理,为了刺激PCNA基因表达产物mRNA的表达,在48日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定量接种禽流感疫苗。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素显著提高了脾脏细胞PCNA基因表达产物mRNA的表达量(P〈0.01),其中2.7mg/kg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3mg/kg处理组(P〈O.01),0.3mg/kg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断,生物素通过促进脾脏细胞PCNA基因的mRNA表达,进而促进脾脏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0.
山西省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是非持久性病毒——MDMV 引起。病毒介体是蚜虫,在山西省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麦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Walker)]的传毒能力未定。实验表明,传毒蚜虫饲毒最适时间5~30分钟,接毒最适时间30~60分钟,持毒期限6~7小时,有效传毒蚜数3~5头。气温20℃麦二叉蚜的传毒效能最高,是春播玉米的主要传毒蚜虫。传毒蚜的高峰期后16~30天是发病高峰,以玉米拔节至孕穗间发病最快,抽雄后渐缓。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毒源量、传毒蚜的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带毒率的提高,这过程进展的快慢是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