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4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林业   666篇
农学   1063篇
基础科学   642篇
  1285篇
综合类   3559篇
农作物   650篇
水产渔业   453篇
畜牧兽医   1371篇
园艺   542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544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迎击挑战、缩小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全国大的中心、周边关系为背景,运用亚“中心-周边”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采用规范和实证的方法、区域比较法、个量与总量结合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从市县域层次分析了宁夏经济的亚“中心-周边”结构、“中心-周边”关系的发展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接着从自然条件、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剖析了造成宁夏当今及未来的中心、周边差异及两极分化趋势存在并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散周边地区、促进宁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粮食产后系统评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粮食产后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建立了产后系统多层次、多目标评判模型,并提出以产后处理损失、处理成本投入、系统处理效率和粮食品质变化等四个参数为系统评判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现行三种系统模式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全面地分析比较了各模式的性能,明确了适用条件和薄弱环节,为合理选用和改进完善粮食产后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2003年渭河下游洪灾分析及防洪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渭河下游洪灾是渭河上中游地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入渭泥沙增多、泥沙大量淤积在下游河道,抬高下游河床,南山支流堤防质量差和排洪通道不畅等因素所致。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着泥沙大量淤积、河势不稳多变、南山支流堤防标准低、水患威胁日益严重等问题,渭河防洪对策是在渭河全流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和南山支流堤防、加强河道整治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翁倩  袁大刚  余星兴  蒙凤丹  母媛  王昌全 《土壤》2020,52(5):1076-1082
以四川省名山区稻田及由稻田改造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铁形态连续分级提取与环境磁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铁氧化物与磁学特征随土壤利用方式及植茶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稻田及不同植茶年限(3、6、10年)茶园土壤110cm土体均表现为可还原铁(Red-Fe)>可氧化态铁(Oxi-Fe)>酸溶态铁(Acid-Fe);稻田改为茶园以及随着植茶年限延长,表层(0-10cm)及亚表层(10-20cm)土壤Acid-Fe、Oxi-Fe明显增加,而整个土体Red-Fe降低。稻田改为茶园3年后, 0~30cm土壤表现出质量磁化率(MS)、饱和等温剩磁(SIRM)、软剩磁(IRMs)升高,而硬剩磁(IRMh)降低;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土体总体表现出各磁性参数均降低的趋势,亚铁磁性矿物主导土壤磁性特征变化。稻田改为茶园后土壤逐渐酸化且有机质积累,使亚铁磁性矿物不稳定,进一步导致Red-Fe溶解并向Acid-Fe、Oxi-Fe转化,且随植茶年限的延长,部分铁氧化物结晶度会增加。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5N示踪技术,试验研究了N肥不同用量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N吸收、分布及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量及留叶数对烤烟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N素吸收利用分布及烟碱含量均有明显影响,N素吸收分布很大程度影响烟碱含量,烤烟吸收的肥料N约1/2分布于烟叶部分,且上部叶含量最高,烤烟N素营养对上部叶烟碱的形成及含量有很大影响,控制施N量及留叶数可一定程度降低上部叶N含量,进而影响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996.
西藏几种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其热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西藏七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不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差热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度普遍较低,复合碳中松结态和紧结态相对占有优势。土壤原样及其不同结合形态有机无机复合体在310℃和430℃左右均有一放热峰,部分土样在570℃左右出现另一放热峰,相应于各放热峰伴有失重。综合DTA,TG分析以及有机质分组测定结果得出:与土壤矿物呈稳结态与紧结态复合的有机质是31  相似文献   
997.
The effects of selected tillage and rotation system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fractions were studied on Chernozemic soils in south‐western and east‐central Saskatchewan. After practicing a no‐till fallow unfertilized‐wheat rotation for 7 years on an Orthic Brown Chernozem in south‐western Saskatchewan, total soil organic carbon (TOC) in the 0 – 5 cm and 5 – 10 cm layer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tillage fallow‐unfertilized wheat comparable treatment. However, light fraction of organic carbon (LFOC) was similar in the two treatments. Comparison of the tillage fallow‐unfertilized wheat to a treatment involving conversion to a fertilized continuous cropping system for 10 years showed TOC increased slightly in the two depths and LFOC increased by 24 % and 29 % in the 0 – 5 cm and 5 – 10 cm layer, respectively, of the continuous cropping treatment.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5 – 10 cm depth. After conversion of fallow‐wheat to alfalfa as perennial forage for 10 years, TOC increased by 80 % and 27 %, LFOC by 245 % and 286 %, and HFOC by 63 % and 20 % at 0 – 5 cm and 5 – 10 cm depth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tilled cereal‐fallow system. Meanwhile,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 was not affected but MB‐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n Orthic Black Chernozem in east‐central Saskatchewan, the depletion and resto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was observed when native sod was changed into cropland and then back to grassland. For example, the TOC of cropland under cereal‐fallow rotation for 62 years decreased by 42 % and 33 % at 0 – 5 cm and 5 – 10 cm depth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native sod. The LFOC decreased by 79 % and 74 % in the layers, and reductions in WSOC and MB‐C were even greater. After cropland was re‐seeded to grassland for 12 years,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was increased by 16 % and 22 % while the mass of organic carbon was the same as the cropland in the two layers. The LFOC and MB‐C amounts in the grass seed‐down were double that of the cropped land, but the amounts of TOC, LFOC, and MB‐C in grass seed‐down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ative sod.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二维平面和三维锥状两种堆积体坡面在不同砾石含量条件下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坡面流速和单位面积径流率随产流时间呈“快速增大—缓慢增大—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2)平均流速和单位面积平均径流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砾石含量相同时,二维平面坡面的流速和径流率大于三维锥状坡面;(3)二维平面坡面剥蚀率随产流时间呈“稳定—减小—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三维锥状坡面剥蚀率呈“增大—稳定波动”的变化过程;(4)单位面积侵蚀量随砾石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砾石含量相同时,二维平面坡面的侵蚀量大于三维锥状坡面。  相似文献   
999.
旨在初步了解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获得扩展莫尼茨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部分片段,应用MEGA软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同时以beta-Tubul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即头节、幼节、成节、孕节中的表达差异,最终克隆获得749bp的serpin基因片段。进化分析表明,扩展莫尼茨绦虫serpin基因与多方棘球蚴serpin基因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标准曲线分析显示,serpin和beta-Tubulin基因的Ct值与阳性质粒的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熔解曲线分析表明,产物为特异的单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试验结果显示,serpin基因在虫体各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孕节、头节、成节、幼节。由此初步推测,此基因可能在扩展莫尼茨绦虫虫卵发育为六钩蚴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