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463篇
基础科学   236篇
  576篇
综合类   912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386篇
园艺   109篇
植物保护   1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疏勒县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中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结果】①疏勒县植被覆盖分布总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成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低植被覆盖主要以盖孜河和克孜河为轴线,相对围绕高植被覆盖分散分布;②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和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2017年的植被覆盖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456.4 km2,增加率为38.3%;③疏勒县植被覆盖空间变化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段性差异。区域上,南部乡镇覆盖度明显增加;时段上,2009-2013年植被覆盖面积增加最明显;④1996-2017年疏勒县植被覆盖中心整体往东南迁移;⑤气候变暖对疏勒县植被覆盖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人类活动影响更大。灌区改造高效节水、耕地开垦、农作物的种植及林带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综上可知,气候变暖和生态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可能是疏勒县植被覆盖面积与覆盖度呈增加的主要原因,这表明疏勒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92.
不同炭基肥料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生物质炭与化肥混合制成的生物质炭基肥料进行田间试验,比较炭基肥料对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以及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基的肥效差异。选择小麦秸秆炭、花生壳炭、棉花秸秆炭3种炭基肥料,炭基肥养分含量为37%,N:P2O5:K2O=18:9:10。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总养分为45%,N:P2O5:K2O=15:15:15。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相比,麦秸秸秆炭基肥处理使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了35.3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1.12%,维生素C含量提高31.55%。同时施用的小麦秸秆炭基肥在总养分含量比普通复合肥减少18%的条件下,小白菜的产量显著提高了45.03%。而花生壳炭基肥和棉花秸秆炭基肥处理效果不明显。因此,小麦秸秆炭基肥有望成为有效的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品质和产量的新型环保肥料。  相似文献   
93.
富贵竹切口保鲜及贮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适合富贵竹切口的保鲜液,冬季宜采用配方12,夏季宜采用配方5进行处理。处理液B对防治脚部黄化及促根效果极显著。加工后的富贵竹成品货柜运输的最佳温度为15 ̄16℃,配合含1.0mg/L6-BA 1‰托布津的保水剂包根处理,可极显著降低贮运中的损失率。研究成果在生产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4.
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耗水及产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式盆栽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对4种较典型的生态型品种冬小麦进行不同水肥处理,生理耗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间全生育期生理耗水在充足供水且施肥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相差达9.9%,差异主要由返青后各生育期日耗水和总耗水的差异累积而致。施肥增加作物生理耗水量和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水平WUE(蒸腾效率),其促进作用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施肥略微降低产量水平WUE,但差异不显著。水分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肥料的贡献,水分胁迫提高各品种植株水平WUE。各品种全生育期生理耗水量和生物量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更多的与品种自身特性有关。在类似于农业生产的正常年份的水肥条件(充足供水且施肥)下,对各品种在生理耗水、生物量、籽粒产量和WUE方面的比较表明,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在经济产量和产量水平WUE方面表现最优,有更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
以沪产"仙果"哈密瓜为试材,进行采前晒瓜处理,研究在温度3,5,8℃和常温贮藏条件下,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果实生理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晒瓜处理后低温贮藏,能有效地降低哈密瓜果实的腐烂,抑制了总酸、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下降,显著延长哈密瓜的贮藏时间。以糖、酸含量和果实硬度、腐烂率为评价指标,确定5℃为"仙果"的适宜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6.
阐述了燕麦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酶测定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刚果红分光光度比色法)的研究,以及对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高效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土壤含水量对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因素和亩保苗株数、灌浆期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穗粗对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正向的直接效应,百粒重和穗长对产量呈微弱的正相关,行粒数对产量有微弱的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与产量有较高的负相关和负向的直接效应,株高、功能叶数、亩保苗与产量有较低的正相关。灌浆期比较抗旱品种是丰禾7号、绥玉7号和丰禾332品系;先玉335表现中度抗旱,龙单13、四单19表现出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98.
针对产品族设计中核心模块演进问题,研究了产品族核心模块演进规律与演进过程评价,提出了一种模块演进规律分析与评价方法。该方法研究了客户需求与产品核心模块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产品核心模块基础上,进一步对模块部件的标准化、继承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核心模块演进分析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将客户需求作为证据对该模型进行推理,进而得出核心模块在设计与工艺方面的改变规律;在演进规律分析基础上,对现有核心模块部件设计参数、标准部件重用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核心模块演进过程综合评价值。最后,用小型轮式装载机后车架模块的演进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
枣树间接地下滴灌根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间接地下滴灌条件下密植枣树根区不同方向(水平及垂直方向)、不同土层盐分质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导水装置直径(50、75、90 mm)和灌水量(9、13、17 L/(棵·次))对枣树根区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垂直方向10~40 cm土层盐分质量比较低,0~10 cm土层盐分质量比最高;水平方向10~50 cm各土层盐分质量比随与出水口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单次灌水后导水装置直径一定时各土层脱盐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灌水量一定时,10~40 cm土层脱盐率随导水装置直径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0~10 cm、40~50 cm脱盐率随导水装置直径增大呈低-高-低的趋势。在7—9月份,当导水装置直径为75 mm,灌水量为13、17 L/(棵·次)时,0~50 cm土层土壤平均盐分质量比均较低而且变化幅度较小。综合考虑节水、抑盐效果,确定导水装置直径为75 mm,灌水量为13 L/(棵·次)为适宜的间接地下滴灌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甘蔗产业化现状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甘蔗自然属性、种植地域分布、品种、种植模式等农艺角度,以及甘蔗机械收获方式和甘蔗收获机械等农机角度,对我国甘蔗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指出甘蔗产业在我国糖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且甘蔗收获机械化是甘蔗机械化生产中最薄弱环节。针对我国目前甘蔗收获现状,对制约甘蔗机械收获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从农艺因素、农机因素、加工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归类提炼,对甘蔗收获机械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