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165篇
  361篇
综合类   707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348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 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 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02.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青麻叶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探索NPK肥料在青麻叶上的利用效率,以期为青麻叶科学施肥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N肥对青麻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影响最大,P肥、K肥次之,N、P、K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青麻叶产量的关键措施;N、P、K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试验条件下,N、P、K肥料配合施用青麻叶的N、P、K肥利用率分别为49.5%、27.4%、58.1%.  相似文献   
103.
曲维良  潘伟志 《水产学报》1985,9(2):143-153
本文对黑龙江省湖泊、水库等水域成熟白鲢卵巢进行了解剖学、组织学观察。对卵巢的色泽和不同时相卵细胞的组织演变和数量的关系作了叙述。着重讨论了在高寒地区白鲢卵巢发育的特点:即第4时相退化卵的滤泡细胞膜不论在秋、冬两季或在春季均呈扁平,没有吞噬卵黄的现象。退化卵一直延迟到翌年5月中旬才开始吸收,于此同时,正是第3时相卵细胞迅速发育阶段,退化卵的吸收和新一代卵细胞的成长两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所以卵巢成熟系数在周期变化中,它的波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4.
对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39个樱花品种的成活率和花期进行了观测研究,筛选出了23个成活率在80%以上的花期不同的品种,为园林绿化工程中延长樱花赏花期的品种搭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池塘投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北方池塘投铒的实际要求,结合电路控制的各项性能,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投铒机控制系统。应用逻辑电路和定时器电路进行控制,使用拨码开关技术设置定时时间、自动重复启动的间隔时间和投铒的各项参数,并具有延时投铒功能。操作简单直观、定时准确、抗干扰能力强,解决了定时定量、准确投喂的问题,避免了铒料投喂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6.
Foliar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problem worldwide. Foliar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was found in a hybrid population of the cultivated diploid species Solanum phureja-S. stenotomum (phu-st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could be improved by recurrent maternal half-sib selection in the phu-stn population. Four clones from each of 72 maternal half-sib families plus the check cultivar ‘Atlantic’ were evaluated for late blight resistance in replicated field trials in Pennsylvania. The most late blight resistant clone from each of the 72 families was randomly intermated to advance the population. The cycle 1, 2, and 3 populations were evaluated in 1996–1997, 2003–2004, and 2009–2010, respectively. Percent infected foliage was recorded several time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and used to compute 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 Mean AUDPC was 652 (cycle 1), 556 (cycle 2), and 276 (cycle 3), whereas the mean AUDPC of ‘Atlantic’ ranged from 775 to 863 each cycle. 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for resistance was estimated as 0.78, 0.77, and 0.80 in cycle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Recurrent maternal half-sib selection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in this diploid population with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Additional improvements for late blight resistance are likely to occur if this approach is continued.  相似文献   
107.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f. ex P.C.Kuo (2n?=?2x?=?14, NsNs) harbor numerous useful genes and exhibit application prospects as a...  相似文献   
108.
Qu  Tingmin  He  Shuwen  Ni  Ce  Wu  Ying  Xu  Zhou  Chen  Mao-Long  Li  Honghui  Cheng  Yunhui  Wen  Li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Dordrecht, Netherlands)》2022,77(2):172-180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 Inflammation i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the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many diseases, and some food-derived biofunctional peptides show high anti-inflammatory...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静电吸附原理和酶促交联原理,分别采用静电自组装与酶促交联技术对β-胡萝卜素乳液进行界面改性,将甜菜果胶层吸附于蛋白乳液界面。结果表明,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作为乳化剂,果胶质量分数为0.15%时,可以制备出两种改性β-胡萝卜素乳液。尽管改性乳液的粒径明显大于原乳液,但是,消化后β-胡萝卜素的生物有效率明显低于原乳液,表明改性后的β-胡萝卜素乳液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并且,果胶间以酶促交联形式存在的改性乳液受pH值的影响更小,缓释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10.
对金银花多酚氧化酶底物特异性和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效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作用底物为绿原酸,Km值为0.0059 mmol/L。维生素C、4-己基间苯二酚、L-半胱氨酸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均属可逆抑制,其抑制类型分别属于混合性、竞争性、反竞争性,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1.620、4.587、0 mmol/L,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1.995、0、3.780 mmol/L;柠檬酸的抑制效应属不可逆抑制。维生素C、4-己基间苯二酚、L-半胱氨酸、柠檬酸对金银花多酚氧化酶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62、0.053、0.140、0.048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