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139篇
基础科学   40篇
  84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51.
Cowpea is a legume widely grown in Africa, North,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nd Asia. The cowpea plant growth habits consist of erect, semi-prostrate, and prostrate types. Developing a cultivar while considering plant growth habit is essential within a breeding program since the need for a particular growth habit is region-specific, and significantly depends on the end user preference. Some cowpea growers might prefer erect types over semi-prostrate and prostrate types, while others would chose prostrate types, which provide more leaves for feed supplies to livestock. However, ver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genetics of plant growth habit in cowpea to assist plant breeders in developing suitable cowpea cultivars having the desired growth habit plus the other required features. Therefor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nduct an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cowpea growth habit, and to identify SNP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this trait. A total of 487 cowpea genotypes were evaluated for growth habit and a total of 1031 SNPs postulated from genotyping-by-sequencing to conduct association analysis study for cowpea growth habit.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wpea growth habit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countries, (2) the cowpea erect-type was prevalent, and (3) ten SNP markers, C35060651_729, C35061339_799, C35062457_1855, C35072764_1384, C35080248_2355, Scaffold2771_4351, Scaffold29522_3213, Scaffold35913_2678, Scaffold53560_188, and Scaffold58098_4297,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owpea growth habit.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for enhancin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in breeding programs aimed at developing cowpea cultivars having a particular growth habit.  相似文献   
952.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三酰甘油合成的限速酶,在植物油脂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禾谷类作物DGAT基因家族的表达特征,利用已知DGAT成员序列对主要禾谷类作物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亚型差异及表达特点。结果表明,DGAT蛋白具有高脂肪、碱性和不稳定性。系统发育树中DGAT成员聚类为4个亚族,不同亚族成员间平行进化。DGAT基因结构具有组内保守性和组间多样性,基序存在多种类型,不同亚型成员具有特异的结构域组成。DGAT上游序列中,存在植株发育和胁迫响应等多种类型顺式作用元件,说明DGAT广泛参与不同生物学过程。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DGAT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中。在遭遇干旱和低温等不同非生物胁迫时,DGAT受到不同程度诱导,具有时空表达差异性。本研究可为禾谷类作物DGAT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3.
由于高浓度悬浮泥沙会显著改变明渠底部的流动特征,明渠高含沙流动的数值模拟需要考虑泥沙对底部边界条件的影响。该研究基于水沙混相模型研究了不同底部边界条件对明渠高含沙流动数值模拟的影响,引入5种底部边界条件,包括给定流速的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定流速梯度的第二类边界条件、标准壁函数以及两种分别改进紊动能和紊动能耗散率的第二类边界条件,并研究了各底部边界条件对流速、紊动能、涡粘系数和泥沙浓度的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种含沙条件下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标准壁函数和改进紊动能的第二类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流速和泥沙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和10%;第二类边界条件和改进紊动能耗散率的第二类边界条件仅适用于低含沙条件,在高含沙条件下会造成较大的计算误差;第一类边界条件和改进紊动能的第二类边界条件需要根据试验数据校正模型系数,由于工程流动较为复杂,通常难以提供全面的试验数据用于系数校正,因此它们在工程计算中应用范围有限;标准壁函数无须校正系数并自动调整底部边界的流速和紊动能,能够适应多种含沙条件,适用于引黄灌溉工程中渠道输水、泵站淤积等问题的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954.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直接补划来源,划定并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于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体系,在一般耕地区开展综合质量评价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一步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制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整治分区方案,并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了方法实证。结果表明:1)从约束准则和评价准则两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准则,有利于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筛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研究区基于耕地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指标综合评价,在研究区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7 307.8 hm2;3)结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分类方法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分为综合利用潜力区、生产改善潜力区、发展提升潜力区、生产改善-发展提升潜力区等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实施相应的整治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质量,为后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5.
蓝绿空间是城乡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生态体系中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文中基于江苏实际及国土调查主要数据,通过分析江苏全省及13个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现状和动态得出,江苏省目前蓝色空间大于绿色空间,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南京、扬州、南通7市蓝绿空间占比高于全省水平,淮安市接近全省水平,镇江、宿迁、连云港、泰州、徐州5市低于全省水平;10年来,江苏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在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全省蓝绿空间总体有所下降,蓝色空间略有减少,绿色空间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刚性的蓝绿空间占比指导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设置江苏省及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目标值、设置森林资源数量下限、依法加强蓝绿空间动态监测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56.
深度揭示秦巴、武陵等连片特困山区的贫困特征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效应分析、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以及2020年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以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境内392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通过构建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热点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度多维贫困指数,并进行贫困地理识别。结果显示:1)乡镇贫困程度多以比较、高度贫困为主,各维度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维贫困空间呈现"北深南中浅"分布且高值区集聚明显,北部秦巴山区贫困程度最深;2)基于各维度下贫困测度值识别评价单元致贫因素,划分出弱综合约束型、单因素约束型、双因素约束型、三因素约束型和强综合约束型,秦巴山区更多表现为三因素和强综合约束型为主,武陵山区更多表现为单因素和双因素约束型为主,而连接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之间的万州区则以弱综合约束型为主,表明区域贫困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结果。该研究能为乡镇尺度开展脱贫效应评价及乡村振兴基础工作提供前提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