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53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42篇
  84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直接补划来源,划定并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于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体系,在一般耕地区开展综合质量评价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一步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制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整治分区方案,并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了方法实证。结果表明:1)从约束准则和评价准则两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准则,有利于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筛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研究区基于耕地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指标综合评价,在研究区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7 307.8 hm2;3)结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分类方法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分为综合利用潜力区、生产改善潜力区、发展提升潜力区、生产改善-发展提升潜力区等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实施相应的整治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质量,为后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2.
蓝绿空间是城乡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生态体系中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文中基于江苏实际及国土调查主要数据,通过分析江苏全省及13个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现状和动态得出,江苏省目前蓝色空间大于绿色空间,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南京、扬州、南通7市蓝绿空间占比高于全省水平,淮安市接近全省水平,镇江、宿迁、连云港、泰州、徐州5市低于全省水平;10年来,江苏蓝色空间和绿色空间在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差异,全省蓝绿空间总体有所下降,蓝色空间略有减少,绿色空间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刚性的蓝绿空间占比指导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设置江苏省及设区市蓝绿空间占比目标值、设置森林资源数量下限、依法加强蓝绿空间动态监测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23.
深度揭示秦巴、武陵等连片特困山区的贫困特征对于当前脱贫攻坚效应分析、返贫预警机制构建以及2020年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研究以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境内392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通过构建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热点分析等方法,综合测度多维贫困指数,并进行贫困地理识别。结果显示:1)乡镇贫困程度多以比较、高度贫困为主,各维度贫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维贫困空间呈现"北深南中浅"分布且高值区集聚明显,北部秦巴山区贫困程度最深;2)基于各维度下贫困测度值识别评价单元致贫因素,划分出弱综合约束型、单因素约束型、双因素约束型、三因素约束型和强综合约束型,秦巴山区更多表现为三因素和强综合约束型为主,武陵山区更多表现为单因素和双因素约束型为主,而连接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之间的万州区则以弱综合约束型为主,表明区域贫困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结果。该研究能为乡镇尺度开展脱贫效应评价及乡村振兴基础工作提供前提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