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7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林业   557篇
农学   516篇
基础科学   364篇
  745篇
综合类   3964篇
农作物   707篇
水产渔业   365篇
畜牧兽医   1043篇
园艺   620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机械性损伤+混合菌种接种法”建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D雌性大鼠子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妇科千金胶囊组及盆炎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共计7组,每组8只。分别以盆炎方高、中、低剂量药液、妇科千金混悬液及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21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NF-α、EGF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盆炎方各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的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盆炎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的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盆炎方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中TNF-α的表达,明显增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中EGF的表达,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8份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了121个化合物,主要由倍半萜类(64个)、色酮类化合物(25个)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芳香性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通过比较8份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不同方法所结沉香的品质进行评价,其中火烙打洞法所产沉香比冷铁打洞法和常规打洞法所产沉香质量好。  相似文献   
993.
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是植物黄酮类化合物骨架修饰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在形成结构多样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在前期已获得的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基础上克隆了1个海南龙血树F3′H基因,命名为DcF3′H。DcF3′H含有的开放阅读框长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推导的DcF3′H分子量为58 ku,等电点p I为6.59。DcF3′H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保守结构域和CYP基序,与甘蔗、玉米、猕猴桃、小麦、烟草、黄瓜和大豆等植物的F3′H同源性分别为76%、75%、77%、74%、75%、76%和75%。进化树分析表明,DcF3′H与中国水仙亲缘关系较近,与苜蓿和鹰嘴豆的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表达结果显示:DcF3′H在根、茎、叶、花和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无机盐诱导剂处理能显著提高DcF3'H的表达量,处理3 d时DcF3′H的表达量提高了5.58倍。此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海南龙血树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桑植县植烟土壤中微量有效态营养元素含量状况,共采集桑植县植烟土壤耕层109个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植县植烟土壤中微量有效态营养元素总体含量较高,但分布不均衡,各地区间差距较大,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09、43.23、1.14、1.87、0.66、0.24、37.86 mg/kg,局部地区应重视补充锌、铜,桑植县优质烟叶生产应当采取控铁、锰、硫肥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7.5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两个种植密度,60 cm+60 cm等行距和40 cm+80 cm宽窄行两个行距配置,比较株行配置对春玉米冠层、根系结构与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垂直分布明显上移,叶片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变化较小,行距配置对果穗、茎鞘干重百分比在垂直分布上影响较小。相对于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叶片干重百分比有下移趋势,群体不同叶位叶面积指数也表现为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群体上层LAI较小,穗位叶高效叶层LAI较大;随密度增加,根重有纵向下移的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在不同土层深度都显著降低。同一密度下,宽窄行种植根重的垂直分布出现下移趋势,根系TTC还原强度略高于等行距种植。高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降低了玉米果穗秃尖长,显著增加果穗穗粒数,因而显著提高产量,增产2.73%~10.86%,说明在宁夏扬黄灌区较高种植密度下,采用宽窄行种植能优化不同叶层结构,适当增加深层土壤根系所占比例及活力,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96.
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和制定优化策略,对于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长河流域为例,以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点等级类型,并确定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的影响,具体包括农业机械化水平、城镇辐射度和工业区与居民区的临近度等12个影响因子;基于农户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长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为背景,能较全面且针对性地反映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特点;通过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和优化策略,实现了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确保了布局优化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和层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为黄土山丘区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优化策略研究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为北方压煤山丘区村庄综合整治与时空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 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8.
运用探索性因子(EFC)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统计方法,就大学生对宁波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估进行潜在变量的研究。探索因子分析对图书馆网站评估得出4个维度因子,它们分别是对网站的因子得分为满意度评价(2.45±1.1)、网站的页面设计(2.44±1.31)、网站资源结构(2.50±1.24)、网站的反馈互动(2.45±1.2)。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对图书馆网站评估模型的评估系数为:CFI=0.965,GFI=0.941,NFI=0.923,NNFI=0.865,IFI=0.954,RMSEA=0.074,具有高度拟合性。男性大学生对图书馆网站评估中,对“网站满意度”、“网站页面设置”、“网站资源结构”、“网站反馈互动”得分比女生高;在学科中,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高。大学的上网频率是决定对图书馆网站评估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葡萄果实为试材,在葡萄浆果生长期设置0(对照)、0.05、0.1、0.5mg·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果皮白藜芦醇(Res)质量分数的影响,同时探讨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基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赤霞珠’和‘蛇龙珠’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花后35d和花后80d。PAL、C4H、4CL活性变化与果皮中白藜芦醇质量分数变化相一致。不同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对葡萄白藜芦醇有显著的诱导效果,其中以0.1mg·L~(-1) EBR诱导效果最好。由此推断,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处理可能激活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提高葡萄白藜芦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乙醇回流、超声波等方法提取金果榄等25味常用清热解毒中药的抗菌活性成分,分别测定它们对猪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筛选出对猪源Hp具有良好体外抑菌效果的几味中药,并评价其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连和青果的提取物对猪源Hp的MIC范围为1.56~3.12 mg·mL-1。金银花、金果榄、大青叶、玄参、山豆根、白头翁、紫花地丁、大黄和蒲公英提取物的MIC范围为12.50~25.00 mg·mL-1。大血藤、虎杖、射干、忍冬藤、菊花、鱼腥草、连翘、板蓝根、益母草、诃子和白蔹提取物的MIC范围为50.00~100.00 mg·mL-1。升麻、绵马贯众、柴胡提取物的MIC≥200.00 mg·mL-1。两两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青果和金果榄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青果或金果榄分别与黄连联合的0.5<FICI≤1,黄连、青果、金果榄分别与金银花联合的FICI>2。本研究表明,黄连、青果、金银花、金果榄对猪源Hp均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青果与金果榄为协同作用,青果或金果榄分别与黄连联合时为相加作用,黄连、青果、金果榄分别与金银花联合时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