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7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855篇
林业   844篇
农学   702篇
基础科学   341篇
  834篇
综合类   4601篇
农作物   751篇
水产渔业   448篇
畜牧兽医   1670篇
园艺   831篇
植物保护   36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462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08篇
  2010年   752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介绍了玉米霉变的霉菌种类和毒素种类,猪霉菌毒素的中毒症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制猪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探讨了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原因及诱发的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大型Sou的总脂和脂肪酸组成随食物的变化及营养强化的实施而发生显著变化。酵母组总脂为2.5%,明显高于海水小球藻组(1.65%)和有机肥组(1.5%)。经鱼油强化或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脂类含量明显升高。三组中酵母组的MUFA含量是高为55%。主要是C16:1ω9(23%),而PUFA最低(16.6%),其中EPA(2.7%)、DHA(0.8%)等ω3HUFA含量均很低;与酵母组相比,海水小球藻组和有机肥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30%-33%左右,三组中海水小球藻组EPA含量最高(14%),其次是有机肥组(5.9%)和酵母组(2.7%);有机肥组DHA含量最高,达11.7%,而酵母组和海水小球藻组DHA含量均低,仅为0.7%-0.8%。经鱼油强化后,酵母组的MUFA含量显著下降,PUFA显著升高,EPA由2.7%提高到10%左右,DHA由0.8%以7%;酵母组经海水小球藻二次培养后MUFA显著降低,PUFA相应升高,EPA由2.7%提高到9.7%,而DHA含量无变化。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林业行政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十五”林业行政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金露梅灌丛、矮嵩草草甸、围栏矮嵩草草甸以及模拟地球增温效应下5种植物繁殖投入和生长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矮嵩草、麻花艽、苔草以及美丽风毛菊的叶长沿对照矮嵩草草甸、0TC、围栏以及金露梅灌丛呈现上升趋势,只是灌丛中苔草和麻花艽两种植物的叶长较围栏和OTC有所下降,而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叶宽的影响较小。苔草在金露梅灌丛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矮嵩草草甸和围栏,OTC中苔草的繁殖投入几乎为零。围栏与矮嵩草草甸内苔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中植物的繁殖投入与金露梅灌丛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矮火绒草在矮嵩草草甸中的繁殖投入最大,其次是0Tc和围栏,灌丛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最小。OTC与矮嵩草草甸内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不显著,而OTC与围栏中矮火绒草的繁殖投入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繁殖投入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繁殖对策和繁殖投入在整个生活史特征中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6.
JEV、PPV、PRRSV、PRV多联PCR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JEV、PRRSV二联 PCR,PPV、PRV二联 PCR以及这 4种病毒 4联 PCR对来自内蒙、广州、广西、天津、北京、吉林病料进行检测 ,共检了 1 4 6份病料。其中 PRRSV阳性 7份 ,PPV阳性 1 2份 ,PRV阳性 2 1份 ,PRV和 PPV混合感染 4份。并对 5份人工接种 JEV小鼠病料检测 ,其中 4份为阳性。随后对部分阳性 PCR扩增产物进行点杂交和核苷酸测序鉴定 ,证实了 PCR扩增准确性。对内蒙 PRRSV阳性扩增带测序结果显示 ,我国流行 PRRSV为美洲型 ,在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上有 3个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17.
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POD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器官的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主要差异在雄花蕾,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多2条活性强的酶带;其他器官差异小,仅表现为酶谱带强弱不同。并对POD同工酶与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concept has been tha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are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s, which are restricted to generate the cell types of the blood and immune system.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higher plasticity of the HSC than previous expected, it can be induced to transdifferentiated into mature cells of other nonhematopoietic organ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vivo. In this articl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lasticity of HSC and its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20.
 ‘红冠龙’为中熟西瓜一代杂种, 全生育期100 d 左右, 果实椭圆形, 平均单瓜质量8 kg 以上, 瓤红色,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2 %, 高抗枯萎病、炭疽病, 抗旱耐湿性均佳, 适合全国主要西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