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0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林业   582篇
农学   881篇
基础科学   483篇
  953篇
综合类   1479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253篇
畜牧兽医   760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39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8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92.
小麦品种抗耐黄矮病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3—1987年田间人工鉴定4211份主要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黄矮病的反应虽有不同程度差异,但无免疫品种。症状表现最为抗病并且较为稳定的是远缘杂交小麦品种中4、中5、多年生1号及普通小麦品种复壮30号。小麦品种抗耐黄矮病性与其症状表现不一定一致,需结合被害损失综合鉴定。  相似文献   
93.
1987年从苏联、加拿大引进原产北美的豚草天敌—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室内用具有代表性的23科72种主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观赏植物及与豚草近缘或形态上相似的植物,进行了食性测定。结果表明,豚草条纹叶(虫甲)食性专一,仅取食豚草,不取食其它任何供试植物,在我国可以安全利用。在饥饿条件下,一龄幼虫的耐饥能力为3.1天,雌、雄成虫的耐饥能力分别为14和10.2天。  相似文献   
94.
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北京地区年发生3代,以成虫入土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上出土活动。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下、7月下至8月初和9上中旬羽化出土。在26±1℃恒温条件下,雌雄成虫的寿命为82.5和67.8天。产卵前期16.5天,产卵期49.1天,一生产卵394.5粒。成虫一般仅在产卵后第30天前后出现一次明显的产卵高峰。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0、13.9和12.9天,在保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最高,达92%。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在16±1℃、26±1℃恒温及20~27℃室温条件下,差异不明显,最高78%,最低66.7%。  相似文献   
95.
菜粉蝶绒茧蜂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予州  任顺祥 《昆虫天敌》1989,11(3):130-135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Iwao法,Taylor幂法则以及其它聚集指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菜粉蝶绒茧蜂种群(茧块)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菜粉蝶绒茧蜂茧块在甘蓝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之间是随机的,茧块的聚集是由寄主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96.
孟氏隐唇瓢虫捕食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才  庞虹 《昆虫天敌》1995,17(1):9-12
本文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孟氏隐唇瓢虫林间直接散放,取食湿地松粉蚧后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罩笼内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出现20天,其种群数量增加27.2倍;在中心点散放成虫,6天后,在半径20m范围内均有幼虫发现,其最高密度为12头/梢;20天后,林间53株松树均有该瓢虫幼虫分布,其最高密度已超过100头/株。说明孟氏隐唇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能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7.
 作者在玉米品种资源对丝黑穗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用6个抗性不同的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了玉米对丝黑穗病抗性配合力和遗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不同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抗性配合力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故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时,既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又要对抗原进行抗病性配合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
1991~1993年在北京对东亚小花蝽的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以交配或未交配的雌成虫越冬。越冬场所的土壤湿度影响小花蝽的存活率。3月中旬检查,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存活率为7.74%。在控制土壤含水量(4%、12%和20%)的条件下,越冬存活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递增,水分20%时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1.11%。3月中旬气温回升后将越冬小花蝽雌成虫移入7℃的冰箱,贮存至5月上旬,存活率为55%,而自然条件下小花蝽已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9.
New mite-borne virus isolates from rakkyo,shallot and wild leek spec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exuous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from rakkyo (Allium chinense) and wild leek species (especiallyA. commutatum) to plants of crow garlic (A. vineale), by transfer of dry bulb mites. By electron microscope decoration tests using three antisera and by inoculations onto test pla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from each of the two natural host species at least two viruses were isolated. The viruses from wild leeks are both pathogenic onAllium spp. and may be of economic importance. Decoration tests on a virus mixture from shallot obtained earlier, revealed another new mite-borne virus in this species. The mite-borne viruses ofAllium spp. appear to be very common; they are largely diverse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 remains difficult.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道青枯菌的无致病力产细菌素拮抗菌nOE-104番茄根表和体内的定殖能力及其对致病菌LE-101的抑制作用.浸根和茎部针刺接种试验结果表明:nOE-104可以在番茄根表定殖,并且能进入部分番茄植株体内沿维管束扩展.拮抗菌nOE-104菌液浸根处理后5天,nOE-104在番茄根表的数量稳定在104~105(CFU/主根),两周以后其数量逐渐下降.浸根处理后5天,nOE-104在番茄体内的数量稳定在105~106(CHU/克组织)。番茄苗用拮抗菌nOE-104菌液浸根后移栽,然后再在土壤中添加致病菌LE-101处理的植株,其根表和体内的nOE-104对LE-101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