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352篇
农学   456篇
基础科学   252篇
  515篇
综合类   814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396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用丸化型种衣剂包衣水稻种子,通过大田直播试验,研究了丸化型水稻种衣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与进口种衣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丸化型种衣剂具有促进直播水稻萌发与生长、提高秧苗综合素质、成秧率及抗逆境能力,有效防治病虫害,增产等作用。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成秧率、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17.4%、23.3%和34.8%;对主要病虫害防效达79.1%~97.6%;增产11.4%。其综合效果优于对比试验所用的进口种衣剂。  相似文献   
992.
土壤水分胁迫对抗旱性小麦水分状况 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两个小麦品种叶片的水势、相对含水量降低;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气孔阻力上升;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下降。孕穗期昌乐5号的水势和相对含水量高于秦麦3号,而其余生育期则为秦麦3号高于昌乐5号.两个品种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渗透调节能力较强,秦麦3号的渗透调节能力大于昌乐5号。轻度胁迫对光合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胁迫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气孔阻力上升与光合速率下降并不十分相吻合。轻度胁迫下昌乐5号能维持较高的产量,而重度胁迫秦麦3号的产量则比昌乐5号高。  相似文献   
993.
以高淀粉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穗位叶的蔗糖含量、光合速率以吐丝后7d最高,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氮肥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品种对氮素反应不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春玉米吐丝后穗位叶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吐丝后28d活性最高(但各品种N0处理在吐丝后21d活性最高),35d以后迅速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4.
试验用7种浓度的PEG溶液来创造大豆种子吸水的不同水势环境。结果表明:种子在低渗透势溶液中缓慢吸水比在清水中快速吸水,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都明显提高,田间出苗率达极显著差异,同时提高幼苗干重、鲜重。大豆种子在-1.1860MPa的PEG溶液中吸水48小时,种子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运输时间和温度对生猪应激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三元杂交猪杜长大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运输前、运输3、6、9h以及运输温度-10~0℃、0~10℃、10~20℃、20~30℃等条件下生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宰后猪肉p H值、肉色等指标。结果表明:运输6 h后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9 h以后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运输6 h以上三元猪与运输3 h相比,宰后45 min p H值显著降低(P0.05),肉色分级显著升高(P0.05),肉品质降低;运输温度低于10℃时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10~0℃时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10~0℃和20~30℃条件下宰后24 h p H值显著高于0~10℃和10~20℃(P0.05),肉品质降低。因此,为防止生猪运输应激及改善猪肉品质,生猪运输时间应小于6 h,运输温度为10~20℃。该研究结果对屠宰行业减少生猪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刚性轮—月壤相互作用预测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在月球表面特殊环境下的月球车牵引通过性能,对保证月球车的正常探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传统地面车辆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刚性轮与月壤相互作用的预测模型;使用辉南一带火山灰制备了应用于月面车辆力学基础试验中的模拟月壤;设计制造了月壤一车轮土槽试验系统。最后,在该土槽试验系统下对有轮刺轮与无轮刺轮进行了牵引性能试验,并与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给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7.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土壤氮淋失及油麦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相同施氮量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0∶4、1∶3、1∶1、3∶1和4∶0对油麦菜产量及土壤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0∶4配比(单施无机氮肥)处理土壤渗虑液pH值最低,而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淋失量最高,分别为926.6、648.3和194.7mg;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渗滤液pH值和增加油麦菜产量,同时降低土壤氮淋失量,且随有机肥配施量增加,土壤氮淋失量下降明显,而1∶1有机无机氮配比处理油麦菜产量最高;硝态氮是土壤主要的氮淋失形态;油麦菜移栽第5 d和第18 d是土壤总氮、硝态氮淋失高峰期,且无机氮肥追施能够增加总氮、硝态氮的淋失量;土壤铵态氮淋失量随油麦菜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兼顾油麦菜产量和减轻氮对环境污染两个角度考虑,有机无机氮1∶1的用量配比较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构建广西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遗传结构,本研究收集了广西7个不同地理来源的5大种类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资源,利用PCR技术将这些蕉类资源细胞核DNA的ITS序列及叶绿体DNA的trnL-F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所获得的序列进行STRUCTURE分类、PCoA排序、AMOVA分析、群体遗传分化(FST指数)及基于NJ树和UPGMA树的聚类分析,进一步研究蕉类资源遗传变异分布和遗传变异水平。STRUCTURE结果显示:当K=2时,Delta K出现了最高的峰值,即将个体分为2个类别最合适,大蕉中的多数和野蕉中的少数可归为第一类,所有粉蕉、鸡蕉、香蕉和大多数的野蕉归为第二类。PCoA排序图显示粉蕉虽然个体数量较多,但是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大蕉和野蕉具有较高的多样性。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的个体间,方差占总和的63.088%,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大于品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方差分别占总和的27.676%和9.236%。遗传分化非常大(FST>0.25)且P<0.05的群体绝大多数在不同蕉类型之间。NJ树和UPGMA树同样显示不同蕉类型之间的群体遗传距离较远。以上结果表明野蕉存在的历史最久,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在人工杂交育种时,不同蕉之间的交配可能产生更多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后代;具有育种潜力性状的粉蕉分布在遗传关系非常近的一个群体内,今后的资源收集时应该更加注重对某个粉蕉群体的详尽调查以发现更多的可利用性状。研究结果有助于对广西具有优良性状的蕉类资源的蕴藏状况和遗传潜力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的育种学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香蕉采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和质量,实现机器人末端承接机构的精确定位,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蕉穗识别,并对蕉穗底部果轴进行定位的方法。将CA(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融合到主干网络中,同时将C3(Concentrated-Comprehensive Convolution Block)特征提取模块与CA注意力机制模块融合构成C3CA模块,以此增强蕉穗特征信息的提取。用 EIoU(Efficient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对原损失函数CIoU(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进行替换,加快模型收敛并降低损失值。通过改进预测目标框回归公式获取试验所需定位点,并对该点的相机坐标系进行转换求解出三维坐标。采用D435i深度相机对蕉穗底部果轴进行定位试验。识别试验表明,与YOLOv5、Faster R-CNN等模型相比,改进YOLOv5模型的平均精度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分别提升了0.17和21.26个百分点;定位试验表明,采用改进YOLOv5模型对蕉穗底部果轴定位误差均值和误差比均值分别为0.063 m和2.992%,与YOLOv5和Faster R-CNN模型相比,定位误差均值和误差比均值分别降低了0.022 m和1.173%,0.105 m和5.054%。试验实时可视化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对果园环境下蕉穗进行快速识别和定位,保证作业质量,为后续水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Wang  Qiang  Chen  Zhaoming  Zhao  Jun  Ma  Junwei  Yu  Qiaogang  Zou  Ping  Lin  Hui  Ma  Jinchua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2,22(3):968-981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Biogas slurry (BS) is widely used as a valuable fertilizer for crop produc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BS application on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