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改变FFC-23A型爪式粉碎机定齿盘的内外圈定齿齿数配比及其齿形。对其各工况进行整机噪声测试与分析,提出了同时兼顾降噪与生产率两个性能指标的较佳定齿盘齿形和内外圈定齿齿数组合。  相似文献   
12.
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电激活及其激活后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主要研究了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电激活的条件以及孤雌激活胚胎的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激活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 130V·mm-1/ 80 μs ,其囊胚发育率为 (2 0 .12± 8.18) % (P >0 .0 5 )。多次脉冲并不比单次脉冲的激活效果好 (P >0 .0 5 )。孤雌激活胚胎用不同培养方式和气体环境在体外培养 7d ,发现 7d不换液与第 5天换液和第 5天换含 10 %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其囊胚发育率 [分别为 (2 5 .30± 7.5 5 ) %、(2 6 .4 4± 8.35 ) %和 (17.6 8± 5 .39)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后两者换液培养方式其囊胚细胞数 (15 .78± 5 .4 6、14 .5 5± 4 .81)明显低于不换液的 (18.0 1± 6 .79,P <0 .0 1)。同时发现低氧 (5 %CO2 ∶7%O2 ∶88%N2 )气体环境培养的胚胎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和高氧环境 (5 %CO2 的空气 )无明显差别 ,分别为 [(2 0 .78± 8.80 ) %、17.0 0± 6 .12和 (2 5 .30± 7.5 5 ) %、18.0 1± 6 .79,P >0 .0 5 ]。表明激活后第 5天换原液和换含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不能提高囊胚细胞数。低氧 (5 %CO2 ∶7%O2 ∶88%N2 )气体环境培养猪胚胎的效果不比高氧环境 (5 %CO2 的空气 )好。  相似文献   
13.
用差速离心法提纯PRRS病毒,利用NC膜作为载体,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建立了检测PRRS血清抗体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抗原包被浓度为100μg/ml,被检血清工作浓度为1∶10,酶标兔抗猪IgG工作浓度为1∶600。对72份北京地区猪血清分别用Dot-ELISA和IF检测,Dot-ELISA检测阳性率为33.3%,IF检测阳性率为30.6%,与IF符合率较高,对部分待检血清检测结果表明:61份1991年进口美国猪血清阳性率为0%,182份1995年进口加拿大猪血清阳性率为4.94%。本法不需特殊仪器,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和猪场对该病的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普查  相似文献   
14.
奶牛真胃变位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阐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规律,对263例奶牛患有真胃变位的自然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胃变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和高产奶牛有密切关系,2-4胎次体格健壮的、产后30天内的、11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奶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娄底市“森林城”是我国现阶段唯一的县(市)级“森林城”。通过对该市“森林城”的总体规划方法、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范围等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摸索出“森林城”建设总体规划的方法,为今后“森林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施肥处地对公路护被土壤进行改良和植被建植,观察其植被密度、盖度、株高、生物景的变化,探讨快速形成边坡植被方法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风坝地区紫色岩石土壤的最佳改良肥料配方为:24g/m2有机肥十90g/m2N、P、K复合肥十20g/m2钙磷肥作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制的鱼类游泳试验装置,研究了流速对鲫(Carassius auratus)游泳行为和能量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鲫的摆尾频率、摆尾幅度随游泳速度变化有明显的规律。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鲫的摆尾频率与幅度都相应地增加。流速小于3倍体长/s与大于3倍体长/s,摆尾频率差异性显著(P<0.05),而摆尾幅度差异性不明显。鲫单位时间耗氧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鲫用于游泳所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消耗逐渐趋于稳定,运动净耗氧率最大为90%。水温(16±1)℃时,体长12~20cm鲫的相对极限流速为其(3.85±1.10)倍体长/s,绝对极限流速为(0.66±0.10)m/s;相同流速的温度环境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耗氧量呈增加趋势。在相同的流速下,水温(10±1)℃时的游泳耗氧量小于(16±1)℃,而净耗氧率较大;温度(16±1)℃时,2.5倍体长/s的游泳速度有利于鲫生长代谢的能量积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对三峡库区26条主要支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采集,经鉴定共检出97种;其中,水生昆虫78种,软体动物10种,寡毛纲6种。常见种为蜉蝣科(Ephemeridae)、小蜉科(Ephemerellidae)、四节蜉属(Baetis)、细蜉属(Caenis)、宽基蜉属(Choroterpes)、扁蚴蜉属(Ecdyonurus)稚虫及直突摇蚊属(Orthocladius)、斑特突摇蚊属(Thienemanimyia)幼虫,平均密度673.22个/m2,平均生物量9.9398g/m2。MDS分析表明,御临河、龙溪河、长滩溪和嘉陵江站点明显偏离其他22条河流;种类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抱龙河和汤溪河、童庄河和大宁河、咤溪河和黄金河、磨刀溪和小江、大溪河和官渡河、龙河与梨香溪、御临河与綦江、龙溪河与长滩溪的种类相似度较高;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变动在0.6365~2.9329,平均为1.6120;Margalef指数变动在0.6266~5.3074,平均为2.2976。本研究旨在为三峡库区水环境预警平台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部分梭菌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开发成新型益生菌。由于鸡盲肠内容物中梭菌含量较高,从小鸡肓肠内容物中分离培养功能性梭状芽孢杆菌,并在小鸡中初步研究其对沙门氏菌攻毒的保护效果。该研究首先采用梭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小鸡肓肠内容物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以将大豆素转化为雌马酚的革兰氏阳性纤维状梭菌C1,以四环素为对照,研究梭菌C1对小鸡沙门氏菌攻毒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梭菌C1组和四环素组均具有降低肓肠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活菌数和促进小鸡生长的功能,推测梭菌C1具有开发为四环素替代品的潜能。虽然较高浓度的S 雌马酚(5 mg·mL-1)在体外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梭菌C1也具有将大豆素转化为雌马酚的能力,但梭菌C1在体外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其益生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