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335篇
农学   325篇
基础科学   289篇
  207篇
综合类   1802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1062篇
园艺   280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板栗疫病菌一低毒病毒系统.是一个优良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病毒一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的苯菌灵和潮霉素两个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文章报道构建一个由构巢曲trpC启动子驱动的G418抗性Neo基因盒,并成功应用于板栗疫病菌的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2.
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得到破壁超微苦瓜粉,使存于苦瓜细胞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游离释放利用,为苦瓜袋泡茶和片剂加工提供原料,采用可调参数式球磨机对苦瓜进行了破壁超微化粉碎工艺试验研究。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苦瓜细胞破壁率间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苦瓜破壁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转速423~436 r/min,粉碎时间1.9~2.1 h,球料比6.7~7.2,物料含水率5.6%~6.7%,此时苦瓜破壁率达95%以上。同时,研究表明苦瓜破壁超微粉碎可极大地提高总皂苷溶出速率与溶出量,为苦瓜的实际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3.
水稻孕穗期耐热性QTLs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异常高温或低温导致籼粳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是影响其优势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USSR5(粳稻)/广解9号(籼稻)//USSR5回交群体为供试材料,构建了相应的分子连锁图谱,分别以高温处理下直接小穗育性及小穗育性热敏感指数为指标,对水稻孕穗期高温耐热性及其相对耐热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s)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4和5染色体上检测到孕穗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各一个,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6.4%~15.8%;在第4、8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孕穗期相对耐热性相关的QTL,qhts-4和qhts-8,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8%和9.9%。对其进一步的上位性分析表明,有8条染色体的4对位点存在基因间互作,小穗育性耐热性除受主效QTL控制外,还受基因间互作及修饰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利用来自抗旱性较好的供体亲本(BG300和BG304)、具有两种遗传背景(IR64和特青)的水稻高代回交(BC2)抗旱选择导入系,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纹枯病抗性,考察纹枯病抗性与抗旱性之间可能存在的遗传重叠。通过与受体亲本的纹枯病抗性表现比较发现,具有特青背景的抗旱选择导入系倾向于纹枯病抗性的降低,而IR64背景的抗旱选择导入系则倾向于纹枯病抗性的增强。基于基因型与表型的方差分析共鉴定到6个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其中QSbr6在不同供体和背景的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而QSbr10则在同一供体的两个遗传背景下均检测到;有3个位点(QSbr6、QSbr8和QSbr10)与同一群体中检测到的抗旱性位点位置相近,很可能是两种抗性重叠的遗传基础。尽管方差分析的方法在选择导入系的非选择目标性状相关位点的鉴定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偏低估计,本研究所检测到的纹枯病抗性位点,特别是那些与抗旱性重叠位点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的抗性株系仍将为进一步的水稻纹枯病抗性和抗旱性的多抗性育种和深入的遗传重叠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5.
水稻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云香  万志刚  孙丙耀 《种子》2008,27(1):13-16
在水稻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iP、NA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成34种不同的幼苗分化培养基,对水稻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培养。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添加2mg/L 6-BA+2mg/L iP+0.2mg/LNAA有利于水稻愈伤组织形成绿点;(2)采用三步分化法,对于已分化出绿点的水稻愈伤组织,能明显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56.
为了鉴定评价出小豆资源抗氧化性高的品种,通过测定小豆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颜色的181个小豆品种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粒色,百粒重和所在地区对小豆抗氧化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绿色小豆总抗氧化性最高,黄白颜色次之,红色最低;百粒重与抗氧化性成反比,百粒重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大;对其中156个红小豆品种进行比较,东北辽宁地区的红小豆品种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日本最低,但日本品种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很高。  相似文献   
157.
豫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及钾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7年试验,对豫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长期定位跟踪测试。结果表明,酊区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因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氮磷肥及有机肥施用量,农业生态区等不同而异。同时,对本区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进行了钾施用时期,施用量,施用效果的多点多次试验。从而找出了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为肥料结构调整,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累计推广钾肥133×10^4亩,新增  相似文献   
158.
优良的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茄子创新资源的抗性水平,培育适应华南地区高温和青枯病易发特点的新品种。本研究利用茄子苗期耐热快速鉴定和浸根接种青枯菌鉴定方法,对12份茄子创新自交系开展耐热性和抗青枯病鉴定。获得处理4天的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和热害指数。发现8份紫红长茄中有3份为耐热(13009-4-4-3、3309-5-4-1-2和5-1-1-2-1)和2份中等耐热(3-1-2和10009-3-2-1);3份白茄中有1份耐热(10009-5-3-1-1)和1份中等耐热(10015-5-3-4-1);苗期接种6周鉴定筛选获得1份高抗(3309-5-4-1-2)、2份抗病(10009-3-2-1和3410-14-1-4-2)和1份中抗(3-1-2)青枯病材料。根据耐热和抗病鉴定结果共获得1份(3309-5-4-1-2)耐热高抗青枯病自交系,1份(10009-3-2-1)中等耐热抗青枯病,1份(3-1-2)耐热和抗青枯病均表现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9.
基于GIS的精确农业合理采样与施肥间距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IS软件平台下对采样点进行行列删减,人为减小采样密度,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制作养分分布图,并与原始采样方案进行形状和面积对比,选取合理的删减方案作为土壤养分的合理采样方案.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合理采样间距分别为64 m×51 m、32 m×76 m和32 m×25 m.为综合考虑多种养分,提出3条综合采样测土原则.提出了调整施肥间距的实现方法,自动变量施肥宜采用"大网格采样、小网格施肥",手动变量施肥则宜采用"小网格采样、大网格施肥".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来研究土壤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160.
拖拉机机体振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一些拖拉机振动试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对拖拉机机体的竖向振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新的、较完整的振动分析方法,并通过了大量振动试验验证,提供了许多轮式拖拉机的振动数据,为驾驶座的动态设计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根据。针对拖拉机的特点,建立了双输入输出线性系统力学模型,由此推导出该系统的凝聚函数,并用于定量分析多输入输出系统中各输入于输出之间的相关性。还提供了许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