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61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4篇
  41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抗草甘膦棉花品种进行化学杀雄制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为验证新疆奎屯应用草甘膦进行棉花化学杀雄制种的可行性,摸索相关制种技术,2017年用抗草甘膦棉花材料“祝22”开展棉花小面积化学杀雄制种及农达41%(质量分数,下同)水剂不同剂量与不同施药间隔试验。据制种实践结果,籽棉单产达4 740 kg·hm-2,制种纯度达到100%,但化学杀雄的棉株下部结铃率降低。农达41%水剂不同剂量与不同施药间隔试验结果表明,农达41%水剂200倍液间隔7 d、施药6次的杀雄彻底,且棉株长势的强弱可影响杀雄效果。因此,在当地科学应用草甘膦及其制剂进行棉花化学杀雄杂交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CSL-164B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农网110 kV线路保护,配置有Ⅲ段相间距离、Ⅲ段接地距离、Ⅳ段零序电流、重合闸、低频减载等保护.  相似文献   
23.
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强化栽培能明显增加从分蘖至成熟各生育时期的单株根系干重,降低齐穗后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生育后期根系的生理活性及磷含量,特别是在籽粒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SRI栽培的根系伤流强度明显高于接常规栽培。因此,强化栽培可以延缓后期根系及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4.
稀土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茶树花芽分化期和花蕾膨大现白期 ,叶面喷施硝酸稀土 ,观测茶树的花蕾生长动态及生长类内源激素 (IAA、GT和TZ)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盛的 9月中旬以前 ,花蕾的累积生长量稀土处理的低于对照。稀土对茶树花蕾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幼蕾及幼果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也较低 ,而一芽二叶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却较高 ,9月中旬以后 ,进入了秋末开花结实的旺盛期 ,稀土处理的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升高 ,但随着花蕾的成熟开放 ,内源激素含量又呈递减趋势 ,尤其是IAA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 ,稀土并末打破茶树生长发育的节律 ,而是有助于促进IAA及GA等生长类内源激素向旺盛生长的组织和器官分布 ,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文章还就稀土对茶树生长的作用及茶叶生产上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茶园套种牧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关于茶园生草和低层套(间)种研究起步很晚且报道甚少,有必要深入研究适宜我国茶园推广应用的低层茶草套(间)种模式。通过3年的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套种任何牧草处理为对照,研究了3种不同牧草[百喜草(Paspalum natatu)、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套种模式对茶青和鲜草产量及其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牧草套种模式比对照提高茶青产量6.48%~20.26%,并收获鲜草产量1 352~4 023 kg·hm?2·a?1;3年来逐年减少茶园表土流失厚度幅度分别为25.0%~30.6%、33.3%~38.9%和53.3%~60.0%,并提高茶园土壤pH 9.64%~11.76%、有机质8.23%~76.13%、全氮13.59%~245.63%、全磷3.41%~210.51%、全钾1.37%~9.65%、碱解氮69.63%~109.33%和速效磷11.40%~34.20%;其中,茶园套种白三叶和套种平托花生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含水层脆弱等级法(AVI)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电阻率勘探数据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一维与二维电阻率勘探获得视电阻率数据,利用反演计算获得包气带厚度及真实电阻率值,再根据建立的定量模型计算出能够反映地下水脆弱性的综合电阻率值(IEC)。研究表明,电阻率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的确定含水层上方的包气带厚度,计算出的IEC值能够反映出包气带的总体特征,进而实现地下水脆弱性的定量评价。因此,利用电阻率勘探数据可以实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稻米直链淀粉及其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直链淀粉含量(AC)是影响稻米食用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合了国内外水稻研究人员对稻米直链淀粉的研究成果,重点论述了直链淀粉的结构,理化性质;直链淀粉含量(AC)对稻米食味的影响,AC的遗传机制,相关性状,影响AC的环境因素,AC变化的机理,AC研究与测定方法进展,改善AC的措施以及A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不论是生态茶、果园的建设,还是荒山治理等,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而这些都牵涉到水土保持用草的问题.播种草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其建植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水土保持用草的建植一般含有:草种选择、种子准备、播种方法和播后管理4个方面的内容.本文着重阐述水土保持用草的建植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的有关问题和解决方法,以为当前日益发展的水土保持用草建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 化肥基施, 化肥基追肥各半, 化肥和双氰胺基施, 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 化肥和有机肥各半, 有机肥)对小白菜植株株高、株重、产量、氮磷钾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氨态氮及水溶性总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 化肥和有机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2种施肥模式不仅能改善小白菜生长农艺性状, 可分别提高产量154.44%和172.18%, 增加植株氮、磷、钾累积量183.20%和327.21%、310.49%和247.67%、205.95%和189.39%, 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氨态氮总量、水溶性总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还能分别减少63.10%和56.53%、39.97%和48.44%, 从而明显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因此, 该2种施肥模式值得在今后蔬菜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而化肥基施的施肥模式明显促进了菜地土壤硝态氮、氨态氮和水溶性磷随地表径流的流失, 故此种施肥模式在蔬菜生产上应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30.
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土样的磷素含量、等温吸附特征及流失潜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全磷(2.043 g/kg)、速效磷(Oslen-P.182.893 mg/kg)和CaCl2-P(1.018 mg/kg)平均含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特征;菜地土壤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很好拟合(R2=0.991**~0.998**),其等温吸附特征值,如易解吸磷(RDP)、磷吸持饱和度(DPS)和磷零吸持平衡浓度(EPC0)均出现大幅度提高.而最大缓冲能力(MBC)和吸附常数K则明显降低;据Langmuir方程求得菜地土壤指导施磷量范围为11.62~67.37(P)kg/hm2,平均为27.18(P)kg/hm2;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由回归方程求得的土壤发生磷素淋失的速效磷临界值(56.96 mg/kg)和全磷的临界值(1.146 g/kg);菜地土壤的DPS平均为23.12%,已经接近容易流失的阈值(25%),其中4片菜地土样的DPS已经超过容易流失的阈值.因此,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具有很高的流失潜能,应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