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自然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典型湿地土壤腐殖质的剖面分布及其组成特征,并探讨了土壤腐殖质与植被类型及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草根层和泥炭层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累计含量在整个剖面总量中的比例均大于70%,各组分相对含量分别高于35%总有机碳和23%总有机碳,其剖面分布与土壤有机碳(SOC)的变化趋势一致,由表层向下层逐渐减少。除小叶章湿地土壤草根层HA/FA值为0.97外,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HA/FA均大于1,其剖面均值为1.4~2.5,表明三江平原湿地为胡敏酸型土壤.腐殖质各组份含量及其HA/FA值因植被类型而异,而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城市用水需求与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春市是全国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城市用水供需矛盾较大.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水资源 浪费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在分析水资源现状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长春市 21世纪用水需求及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并提出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农田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灌水前、后田块尺度下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除灌水前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非正态分布外,其余各土层含水率均服从正态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灌水前、后各土层含水率均逐渐增加;除灌水前20~40cm土层及灌水后10~20、2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呈中等变异性外,其余各土层均呈现弱变异特征;除灌水后20~40cm及40~60cm土层属于指数模型外,其余各土层含水率最优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灌水前、后各土层含水率均表现为强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域内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方式(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棉秆还田、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和3种棉秆还田量(10 t/hm2、15 t/hm2、20 t/hm2)对蕾期棉花农学性状、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的相关处理对蕾期棉花的农学性状有改善效果,两类处理均增加了棉花株高、分枝数和茎干重,但对棉花根长的影响不明显,除了低量棉秆还田(10 t/hm2)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棉花蕾数;棉秆还田和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施肥类型的中、高棉秆还田量(15 t/hm2和20 t/hm2)处理促进了棉株叶片和整株的干物质累积,同时促进了氮素向棉花叶片和蕾的转移;有机无机复混型肥+棉秆还田处理提高棉株的氮肥利用率达16.77%~23.39%,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蕾期棉花叶片的SPAD值与叶片的含氮量、棉花的氮肥利用率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8和0.5879。  相似文献   
15.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不同水分带上的两种土壤类型(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二者碱解氮(K-N)和全氮(T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者不同土层K-N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差异较大,前者0-50 cm土层K-N含量以及0-40 cm土层TN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后者K-N和TN含量的显著变化仅集中在0-20 cm土层;二者不同土层K-N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与不同生长期植物吸收作用、水分条件、降水、有机氮矿化和硝化-反硝化作用等因素有关。TN含量的季节变化还取决于不同时期根际分泌物的产生量以及枯落物分解与有机氮的矿化平衡;尽管K-N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两种土壤不同土层间差别较大,但均可用四次多项式进行模拟,模拟效果比较理想,基本可反映二者K-N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肥料类型在滨海盐碱地地区的应用效果,指导该地合理植棉施肥,选取了5种肥料类型:市售复合肥、市售有机无机复混肥、自制有机无机复混型肥(大、小2种)和双包膜球形肥(DSCF),在等N、P、K施入量条件下,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肥料类型对棉花生长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N、P、K施入量条件下,双包膜球形肥和小颗粒自制复混肥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二者增加了棉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N、P、K的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市售复混肥分别提高了7.9和4.2个百分点;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2和1.6个百分点;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和0.5个百分点;其中该2种自制肥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与市售复混肥差异极显著(P<0.01),双包膜球形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市售复混肥差异显著(P<0.05);与市售复混肥相比,二者分别增加籽棉产量11.98%和7.39%;分别增加皮棉产量11.83%和7.29%。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遏止东北西部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之趋势 ,通过区域资源现状分析 ,提出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肥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氮、磷肥的施用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几个方面论述了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影响,指出氮、磷肥在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并不一致。研究氮、磷肥的环境效应应综合分析各子系统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养分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典型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2000-2002年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速效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肥力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0年起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效养分和作物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类型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贡献不同。易氧化有机碳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01=0.403^**,n=48),而微生物量碳与速效磷间也呈正相关(r0.05=0.312,n=16)。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05=-0.537^**,n=48)。而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正相关(r0.05=0.428,n=16)。作物产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72%-95%以结合态开式存在,土壤结合态腐殖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黑钙土最低,结合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土壤中腐殖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0-4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0-20cm)。随土壤粒径的增大,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白浆土结合态伎俩南相对含量增加,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黑土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