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9篇
  27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中国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品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抗病品种的基因背景和遗传特点,采用中国目前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对60个小麦农家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苗期鉴定发现,有13个品种对8个条锈菌优势小种中的4个或4个以上小种表现抗病,其中白老芒麦(甘地806)、圆籽糙(豫327)、大籽糙(豫331)、疙瘩糙(豫398)对6~7个小种表现出抗病,而且多表现免疫~高抗;成株期鉴定发现有38个农家品种对所有小种表现抗病,并且病情指数低于10,很多苗期感病的品种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在抗条锈鉴定的基础上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圆籽糙(豫327)和疙瘩糙(豫398)进行了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对亲本、F1、F2、BC1代接种条锈菌优势小种,根据F1代的抗性表现和F2代、BC1代的抗感分离情况,初步明确圆籽糙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疙瘩糙对条中32号的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2.
 用中国条锈菌生理小种对欧洲鉴别寄主Heines peko进行抗条锈性遗传机制研究,将为挖掘新的抗条锈基因、培育优良抗条锈性品种奠定基础。用Heinespeko与小麦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获F1、F2和F3代群体。对亲本及其后代分别在苗期接种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水-4,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eines peko对条中30号小种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1号、水-4的抗性均由1显1隐2对基因互补或抑制作用控制,Heines peko对2个小种的抗性可能由相同基因控制。对条中32号的抗性是由2对隐性基因相互抑制控制。利用分组分析法(BAS)对抗条中30号小种的遗传群体进行分子作图,筛选到1个位于2AS与抗条中30号小种基因连锁的SSR标记Barc212,用Barc212对170个F2代单株分析表明,该基因与Barc212引物扩增位点的遗传距离为10.6cM。Barc212可作为抗条中30号基因的SSR标记。  相似文献   
83.
小麦品种中梁2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梁22/铭贤169杂交F2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中国春单体系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发现, 中梁22携带1个显性(暂命名YrZhong22)和1个隐性抗病基因, 前者位于5B染色体。由中梁22´铭贤169的F2群体构建抗病、感病池, 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建立了与YrZhong22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Xwmc289、Xwmc810、Xgdm116和Xbarc232, 并将YrZhong22定位于小麦5BL染色体。YrZhong22与相邻微卫星位点Xwmc810和Xgdm116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 cM和4.4 cM。系谱分析及分子标记分析表明, YrZhong22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84.
日本牛的遗传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回顾了日本牛种资源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日本牛的遗传资源状况和各主要牛种的特征特性;从日本牛的遗传可变性和遗传距离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牛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展望了日本黑毛和牛、日本褐牛、日本短角牛、日本无角牛、见岛牛、口子岛牛等日本牛种资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5.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疯草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笔者从小花棘豆的分布情况、危害、化学成分、毒性作用、药理作用、中毒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为小花棘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小麦对全蚀病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全蚀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它通过破坏寄主植物的根系使植株提前枯死,出现白穗现象。该病在我国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7.
陕西黄芩茎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商洛各黄芩种植区采集标样分离鉴定表明,引起商洛黄芩茎枯病的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回接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菌的致病率为100%。  相似文献   
88.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研究表明,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平均可挽回玉米产量375 kg/hm2,666.67 hm2地共可挽回玉米产量250 t,按玉米1.0元/kg计算,总增产值25万元,扣除防治成本2万元,新纯增收益可达2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0∶11.5。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89.
刘莉  井渌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86-13587,13613
以徐州市云龙山东坡运动广场为例,着重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如何利用环境心理学,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0.
对70%TM435 WG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TM435W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各供试剂量对婆婆纳和猪殃殃的株防效分别达86.6%和76.5%以上,鲜重防效分别达97.93%和88.54%以上,均显著优于20%使它隆EC600 mL/hm2处理.综合成本、安全性及除草效果,建议70%TM435 WG在关中地区冬麦田的适宜用药剂量为30~45 g/hm2或15~30 g 助剂15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