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69篇
  92篇
综合类   1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基于PPC模型的农机选型与优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强  杨广林  金菊良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1):101-103,107
将投影寻踪(PP)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RAGA)相结合,应用到农业机械的选型与优序关系研究中,通过寻求各种机型评价指标的最佳投影方向,将高维数据转换成一维投影指标值,实现对机器样本的分类与排序,从而克服 以往二阶模糊综合评判法及灰色系统评价法中权重取值的人为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模糊物元模型在新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时,把各地区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氏贴近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新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3.
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特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变异理论是研究随机变量空间变异性的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地统计学基础之上,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变异性的随机变量.空间变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土壤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气象、资源环境及其存在"空间变异性"的领域.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对空间变异理论在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在对空间变异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在土壤特性中应用的归纳和分析中,指出空间变异理论在理论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土壤质量变化评价指标值的选取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将BP网络和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模糊BP网络模型。选取三江平原具有典型性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的试验点——富锦市永富乡土壤进行取样分析,选择与土壤质量相关的指标因子和相应的等级值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参数的改变也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都是由网络通过学习自动生成的,避免了主观赋权的人为干扰,因此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5.
基于GIS与熵权的DRASCLP模型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的DRASTIC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问题.根据三江平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熵权的DRASCLP评价方法,该方法选取地下水埋深等7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结合GIS的空间叠加功能对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地下水脆弱性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呈现逐渐减弱趋势,该评价结果为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6.
王谦  齐玲娣  付强  李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64-1364,1370
将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制备的19株白平菇细胞工程菌株,分别在20、25、30和35 ℃中培养.结果表明,有6株细胞工程菌株表现出了比出发菌株较高的耐热能力,同时,所有的菌株在20、25和30 ℃下均能生长,而在35℃条件下菌丝只能萌发,不能生长.经进一步的耐热性菌株的筛选,选育出了一株较耐热的菌株P484.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元模型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物元分析方法应用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以土壤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通过建立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集和关联度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模型被应用到松花江地区21种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评价与排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8.
根据同龄纯林及下层抚育间伐的特点,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得出了伐前林分、间伐木、保留木的算术平均胸径、胸径方差、平方平均胸径及各径阶株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对预估结果进行了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株数间伐强度为22%~47%时算术平均胸径、径阶株数、平方平均胸径预估效果都较好,在伐前林分、保留木预估中其精度满足规划调查中相应调查因子允许误差的A类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9.
为获取三江平原龙头桥灌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根据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逐月年降水量的统计数据,首先,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的总体降水量的统计参数进行求解,再运用滑动平均法得到降水量总体的变化趋势、其次应用M-K(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降水量突变的年份进行求解,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得到总体降水量的变化周期,然后应用求得的结果对龙头桥灌区近58年来降水量的统计规律、趋势性变化、突变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特征研究分析。最终,利用1,3,6,12,24,36个月等多时间尺度的标准降雨指数(SPIn)求得龙头桥灌区总体降水量的丰枯程度状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在多时间尺度下不同旱涝程度发生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龙头桥灌区1959~2016年的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31.00mm,降水量年际间分配不均匀,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0172mm·a-1;年降水量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龙头桥灌区年降水量周期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年降水量具有18年和28年两个主要周期。随着SPI值时间尺度的增大,总体的旱涝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中12和24个月尺度能明显看出旱涝的周期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再增加其变化趋势无明显变化,最终得到龙头桥灌区干旱主要发生在1967~1969年和1977~1980年。通过不同时间尺度SPI值的比较和旱涝发生频率分析发现,龙头桥灌区58年来旱涝变化交替出现,正常年份发生频率在60%以上,极涝、极旱和重旱发生的频率不足5%。表明本研究区域属于雨量充裕区且适合灌区的发展。研究成果可为实现灌区多水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灌区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小鼠性腺特异表达基因GSE的表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小鼠GSE(gonad-specific expression gene)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特征.RT-PCR分析表明,GSE mRNA在出生后第14天的小鼠的睾丸中和刚出生小鼠的卵巢中可检测到,这时间正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原位杂交分析的结果揭示,GSE mRNA分布于精母细胞Ⅰ(粗线期)、圆形精细胞和伸长的精细胞中,这一结果与RT-PCR分析的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提示,GSE与配子发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