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4篇
  45篇
综合类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聚丙烯酰胺(PAM)对土壤水分蓄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应用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效果,掌握其作用机理,探求其使用方法,通过试验,分别对施用不同浓度比例PAM的试验土壤的积水入渗情况、饱和导水率值、保水情况、土壤容重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各种处理土样与对照相比,①积水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值都有所降低。②各处理土样的蓄水能力增强,保水能力未见提高。③土壤容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④以上各种趋势随PAM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72.
农用除草剂对土壤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液性能是土壤保水剂在进行农业抗旱应用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其淋溶进入土壤中会影响保水剂的吸液性能,原因在于除草剂分子导致保水剂膜结构破裂,改变了保水剂水凝胶表面的微形貌特征,从而导致其吸液性能的下降。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和分形分析方法,研究了3种农用除草剂(阿特拉津、甲草胺、苯磺隆)对保水剂水凝胶表面微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对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0.5、1、2mg/L质量浓度的除草剂甲草胺和苯磺隆溶液降低了保水剂的吸液能力和水凝胶表面微形貌的单分形维数,但其对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除草剂阿特拉津对保水剂水凝胶表面微形貌特征的影响比较明显,阿特拉津质量浓度越大,保水剂的吸液质量越小,当质量浓度为2mg/L时,保水剂水凝胶表面的膜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保水剂吸液性能也显著降低,相对降低幅度达到9.64%,保水剂水凝胶表面孔隙分布的单分形维数值和多重分形谱奇异性指数跨度均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加大而减小,表明其孔隙分布更为均匀,网络结构的复杂度减小。  相似文献   
73.
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及亏缺程度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河套蜜瓜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滴灌试验,分别在蜜瓜伸蔓期和结果期进行20%、30%和40%灌水量亏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T1)的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时间波动最为剧烈,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平均极差分别比T1低48.5%和80%。各处理的土壤剖面盐渍度随时间均有增长趋势,T1的土壤剖面平均电导率在生育期前后的增幅为0.026ds/m,亏缺灌溉处理的增幅为0.073~0.098ds/m。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产量平均值分别比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6.0%和20.5%,但2个时期亏缺处理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伸蔓期亏缺处理的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比T1低11.6%,而结果期亏缺处理比T1高6.5%。在结果期亏缺处理中,进行30%灌水量亏缺的T7产量最高,并与伸蔓期各亏缺处理相对于T1的减产幅度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比T1低25.0%,灌溉水利用效率比T1高9.0%。因此,为取得较好的节水效应和灌溉水利用效率,T7是滴灌条件下河套蜜瓜覆膜起垄种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4.
再生水滴灌条件下滴头堵塞特性评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再生水水质复杂,污染物众多,其在农业滴灌上的应用对滴灌系统的抗堵塞能力要求更高的特点,采用6种滴头进行约360h的再生水滴灌试验,测定了再生水滴灌条件下滴头堵塞规律,探讨了滴头流道尺寸参数对于堵塞规律的影响,并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了滴头堵塞物质的组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流道结构的滴头抗堵塞能力明显不同,各类滴头流量下降的幅度范围为14.4%~72.2%;流道水力直径、流道长度、锯齿高度和锯齿间距等参数都影响着堵塞的发生,其中以水力直径代表性最好,分区域地呈负相关关系;微生物、胞外多聚物以及颗粒物质混合形成的絮状结构,构成了滴头流道内的主要沉积物;堵塞过程的发生往往是以微生物富集开始的。试验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再生水滴灌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5.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杨树日蒸腾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半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对研究防护林密度调整、提高林木水分利用率及林分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忽略大气热层结问题,考虑气压订正,利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替冠层阻力rst,将蒸散面净辐射限定于冠层截留净辐射Rnl,在林木气孔阻力等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常规气象数据进行生长季林木蒸腾量的连续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参数处理方法符合蒸腾的变化规律,与典型实测结果对比,模拟的相对误差平均在5%以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土壤水盐分布与玉米吸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和地下水在不同交替灌溉方式下对土壤水盐分布和玉米吸水规律的影响,采用3种矿化度(2. 0、3. 5、5. 0 g/L)微咸水和地下水(1. 1 g/L)在2种交替灌溉方式("地下水-微咸水"、"地下水-微咸水-微咸水")下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深度下,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升高而升高,"地下水-微咸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方式下的含水率和电导率较高;在不同时期各处理的土壤纵向含水率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处理的土壤纵向电导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在灌浆期表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规律。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得出,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和不同交替灌溉方式组合下,玉米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主要吸水深度分别为:0~20 cm、20~40 cm和0~20 cm,不同时期主要吸水深度的平均贡献率随着微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减小,"地下水-微咸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方式的平均贡献率较低。矿化度2. 0 g/L微咸水与地下水在"地下水-微咸水"的交替灌溉方式下得到的产量最高,达到1. 54 kg/m~2。  相似文献   
77.
为确定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程度,应用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次数的污灌土壤的1:5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土壤化学性质各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盐量、Cl^-、Na^+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最主要因素;pH值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很小;Ca^2+、Mg^2+、HCO3、SO4^2-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并不高,但是由于被其他化学性质要素的间接效应所增强,使得其对溶液电导率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较大。EC1:5与全盐量、Cl^-、Na^+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有机抗旱肥料BGA的节水机制及其施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GA是一种由城乡有机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后制得的有机抗旱肥料,它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缓减我国水资源孵张和严重环境污染的压力。以3年多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用BGA对大叶黄杨生长、生理过程的影响作为主要阐述对象,结合同类产品的研究成果(如有机肥料),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光合、蒸腾特性以厦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BGA的节水调控机制。针对不同植物,推荐了BGA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79.
有机抗旱剂BGA对大叶黄杨生长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杨培岭  任树梅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50-153,157
为了探索新型有机抗旱剂BGA(Beijing Angle Green)对生长于不同光温环境下的大叶黄杨(Euonymus japnicus)生长和耗水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温室内、外小区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施用BGA与否,生长于温室外的大叶黄杨生物量和耗水强度较大,生长于温室内的大叶黄杨生物量和耗水强度较小;温室外大叶黄杨的生物量随BG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耗水强度先减小,后增加;温室内大叶黄杨的生物量随BGA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耗水强度线性减少;没有施用BGA时,温室内外大叶黄杨的WUE相近,施用BGA后,温室外大叶黄杨的WUE大于温室内大叶黄杨的WUE。  相似文献   
80.
有机肥料BGA激活剂对日光温室内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日光温室中施用有机肥料BGA激活剂后土壤水分动态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GA激活剂作为一种有机肥料对于保持土壤水分有着明显的作用,施加BGA的土壤含水率要比对照处理高出17.7%;施加BGA后通过水分运移,在根系分布密集的20~60 cm之间的土壤含水率较高,其中20~40 cm的土壤含水率增加26%,40~60 cm的土壤含水率增加28%;试验研究发现,当BGA的施加标准为150 g/株,作物根系土层含水率增加最多.BGA作为一种有机肥料,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