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全雄太阳鲈进行了现场解剖和标本固定 ,用目测法观察胃肠的充塞度 ,用镜检分析食物的组成成分。全雄太阳鲈的口咽腔较大 ,上下颌齿、犁齿、腭齿和下鳃骨上的齿 ,都比较尖细 ,鳃耙数为 11~ 12。食道短而宽 ,壁较厚 ,胃大致呈“Y”型 ,贲门部和幽门部均有明显的扩约肌 ,具胃盲囊和 8个幽门盲囊。肠长指数为 0 .6 5~ 0 .87。全雄太阳鲈在体长小于 0 .3cm时行内源性营养 ,2日龄即开始摄食外源性饲料如蛋黄、卤虫。 1~ 3cm时主要摄食轮虫、小形枝角类 ;3cm以上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植物碎片 ;成鱼阶段的全雄太阳鲈食物以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小鱼虾为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它喜食糠麸、各种饼类、浮萍、散状及粒状配合饵料、附着藻类、各种动物下杂、小鱼虾等。根据全雄太阳鲈的消化道形态及肠长指数值的大小以及食性分析结果来看 ,全雄太阳鲈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92.
中国玉米审定品种标准SSR指纹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数量庞大的已知玉米品种构建可共享的作物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方法】基于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平台和植物品种DNA指纹库管理系统,利用筛选的40对SSR核心引物对3 998份中国玉米审定品种标准样品进行建库,通过多实验室、多检测平台进行建库数据的质量评估。【结果】绘制了40个玉米建库引物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图作为每个引物的特征图谱,在建库试验中发挥了相当于参照样品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十重荧光毛细管电泳组合,并在SSR指纹分析器中建立了一套系统默认PANEL作为不同实验室建库时的标准PANEL。统计玉米审定品种指纹库构建的试验情况,每份样品具有2—5套原始试验数据及对应的指纹图谱,其中61%的样品做了2组独立试验,33%的样品做了3组独立试验,最终建成的标准指纹库累计缺失和差异位点仅占0.2%,数据完整性达到99.8%。在不同实验室、不同电泳检测平台的评估结果表明,同一荧光电泳检测平台上获得SSR指纹数据一致性高,而不同的电泳检测平台获得的数据存在一定偏差,为实现不同实验室的SSR指纹数据共享,需要统一荧光引物、分析软件及电泳检测平台。对所有审定品种指纹数据进行整体两两比较,表明中国玉米审定品种之间差异比较大,品种间差异位点百分比集中在80%—95%(占78.28%),品种间差异位点百分比在50%以上的已达到99.21%,而低于20%的只有0.09%;对玉米审定品种杂合率水平进行分析,平均品种杂合率达到64%,主要集中在50%—80%(占89%)。通过玉米品种标准指纹比对服务平台(网址:http://www.maizedna.org/)实现了指纹库的共享。【结论】形成了构建作物品种SSR指纹库的标准化程序,构建了3 998份玉米审定品种的SSR指纹库,通过多实验室联合比较试验,保证建库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库的可共享性;建立了玉米品种标准指纹比对服务平台网站,实现玉米审定品种指纹库在全国种子检验系统的共享。  相似文献   
93.
选取我国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籼稻恢复系明恢86和蜀恢527作为轮回亲本,以籼稻品种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BC2F4群体,在河北廊坊田间正常土壤正常施肥(对照)、贫瘠土壤正常施肥和贫瘠土壤低磷胁迫这三种处理下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表型评价。同时,在北京温室采用水培法进行苗期耐低磷鉴定。在廊坊检测到49个产量及相关性状主效QTL,这些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7%~16.5%;其中有25个(51.0%)QTL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爷驼崽。在北京检测到影响耐低磷相关性状(根长、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总干质量)的主效QTL 48个,这些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7.7%~16.6%;其中有21个(43.8%)QTL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爷驼崽。多达79.6%的QTL能在廊坊环境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下被检测到,特别是与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关的QTL,不仅能稳定的表达,并且它们在不同处理下具有比较一致的效应。在检测到的所有QTL中,有8个染色体区段在两种环境的低磷胁迫条件下被同时检测到,其中与第12染色体RM511(Bin12.4)紧密连锁的位点,同时控制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根长、根系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总干质量等6个性状。  相似文献   
94.
美国大口胭脂鱼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采用人工干法授精,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的大口胭脂鱼的胚胎发育。大口胭脂鱼的卵呈圆球形,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3mm,平均为1.18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1.75mm,平均为1.57mm.在水温16—23℃,平均水温为21.5℃的条件下,多数受精卵经129h28min后孵化出膜。受精卵在授精后1h50min进入二细胞期,授精后7h22min进入囊胚阶段,授精后14h8min进入原肠胚阶段,授精后26h10min进入神经胚期,受精后35h10min进入尾芽期,受精后129h28min50%的幼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9~5.1mm,在水温20~24.2℃情况下,经83h仔鱼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鳔开始充气,进人混合营养期。7d后,仔鱼卵黄囊完全被吸收。28d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已具成体形状。同样温度条件下与鲤鱼的胚胎发育相比,出膜时间约推迟18~20h,鳔开始充气进入混合营养期约推迟38~40h。  相似文献   
95.
采用生长实验,以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来源,设计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2.9%、28.3%、34.1%、39.4%、45.5%,51.3%和57.3%的7种饲料。以体重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求得全雄太阳鲈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为45.12%~48.82%;以饲料转化率为指标求得饲料的最佳蛋白质含量为44.06%~47.88%。  相似文献   
96.
本文阐述了DHI、TMR饲喂技术在西安市奶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7.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受制造技术、装配工艺、运行环境等因素影响,运行中可能会出现SF6气体泄漏、局部放电等故障。介绍了某220 kV气体绝缘设备伸缩节气室漏气放电,220 kV母差保护动作跳闸,通过此次事故分析,对GIS设备的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DHI智能采样盒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通过智能采样盒对奶牛信息进行编辑和保存,采样员可以在采样过程中快速、准确的查找到对应牛号的采样瓶,极大的提高了采样员的工作效率和DHI检测样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羊肚菌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总结出一套最优的技术模式,以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羊肚菌优质高产栽培的目的,为改良羊肚菌设施大棚种植模式和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生石灰)40 kg/亩、土壤调理剂500 kg/亩、有机肥1 000 kg/亩可使羊肚菌产量达到506 kg/亩,比仅使用生石灰消毒的栽培模式增产249%,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小麦是山东省主要的农作物与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对粮食产量的需求的增长,以及对绿色食品要求的提高,小麦合理高产栽培与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此展开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生产水平,促进区域内小麦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