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31.
本试验旨在优化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固态发酵白酒糟开发为蛋白质饲料的条件,并评定其营养价值。将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1∶1∶1混合后按10%接种到培养基中,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共5个发酵条件,分别为基料、尿素、磷酸二氢钾、p H、水分,每个条件4个变量,共16组发酵条件。按条件配制好的混合物放置于(30±2)℃中培养72 h。对发酵前后真蛋白质、粗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确定最优条件,再比较最优条件发酵前后白酒糟营养水平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1)基料按照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配比,尿素添加量为1.5%,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0.7%,p H为5、水分为50%时发酵效果最好,为最优发酵条件。2)最优条件下发酵后白酒糟与发酵前相比,真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7.85%(P0.01);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42.39%、31.95%、27.73%、21.48%(P0.01);钙、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6.67%和68.18%(P0.01);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4.47%,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09.68%、38.09%、39.39%、71.43%、28.93%、10.87%和3.70%。综上可得,利用白地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发酵白酒糟的最佳条件是:基料组成80%白酒糟、10%麸皮、5%玉米粉、5%菜籽粕,尿素1.5%,磷酸二氢钾0.7%,p H 5,水分50%,发酵产物的真蛋白质含量为24.34%。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地力、污染物残留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普通白色非降解地膜F、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H、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Z)及无地膜对照(CK)种植芋艿,对苗期土温、芋艿产量和土壤中养分、微塑料、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塑化剂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可提高芋艿产量10.20%~29.61%,顺序为F > H > Z > CK;收获期时,F处理地膜剩余量最高,Z处理中地膜崩解较H处理快;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存在微塑料和PAEs残留,但差异不显著,微塑料含量为260~393个·kg-1(干质量),PAEs含量为0.87~1.17 mg·kg-1。研究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减少土壤白色污染,且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产效果优于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菜田种养结合模式下施肥方式对土壤编码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系统分析了4种不同施肥方式,即不施肥(CK)、施常规化肥(CF)、施有机肥(OF)、有机无机肥混施(MF)对花菜收获时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碱性磷酸酶(ALP)、微生物量磷(MBP)以及phoD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OF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Ca含量47.83%、38.46%、104.81%和69.21%(P<0.05);OF和MF处理均显著提高ALP活性;CF和OF分别显著增加MBP含量56.12%和195.16%,OF处理中MBP含量最高(105.40mg·kg−1);(2)菜田种养结合模式不同施肥处理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属,CF和MF较CK显著降低了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33.39%和45.52%;施肥降低土壤phoD微生物Chao1指数,MF提高其多样性(Simpson)和均匀度(Simpsoneven);(3)影响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为MBP、AP、ALP;phoD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性状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菜田种养结合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从而驱动了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34.
正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进电网主网架结构建设和城乡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等示范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35.
(1)金冠。该品种株高50厘米,开展度45—55厘米。块茎椭圆形,皮薄光滑,黄色,芽眼浅而少,肉金黄色,块茎单个重约120克。性喜凉,怕霜冻,忌过湿或过旱。淀粉含量16%。品质优。生育期85~90天,块茎休眠期60天,10-12月播种,1-3月收获,每667平方米(1亩)产1500千克。  相似文献   
36.
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主要作用于脊椎动物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处,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直至死亡。SPANs与突触前膜特异性结合,水解膜磷脂生成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LysoPC)和脂肪酸(Fatty acids,FA),改变膜构象、膜通透性提高导致Ca2+大量内流至神经末梢、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SV)枯竭、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对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的受体分子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胞内分子事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贵州省是我国的四大食辣省份之一,辣椒种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辣椒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大方皱椒作为贵州辣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当地百姓的种植习惯,对大方皱椒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有效提高大方皱椒产量及品质,为大方皱椒以及贵州省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极端环境微生物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本文将对极端微生物类群、分类、生理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9.
利用机器人采摘柑橘果实需要解决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对障碍物的感知与避障问题。根据枝干的特征对枝干进行分段标记,使用深度学习Mask R-CN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识别,然后与Kinect v2相机得到枝干障碍物关键点的三维信息进行重建。应用快速扩展随机树(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RRT)的改进算法进行机械臂的避障运动规划。搭建了仿真及控制平台,并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课题组自行研制的柑橘收获机器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样机避障成功率为90.7%,平均规划时间为1.5 s。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实际环境采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葡萄改接是改善葡萄生长,提高葡萄质量的重要方式。借助改接能够有效提高葡萄的成活率,达到丰收高产的效果。同时借助葡萄改接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葡萄幼苗培育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育苗的效率,减少育苗工作的强度。同时能够改善葡萄品种单一的情况。葡萄改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并且见效快的特点,能够有效的缩短生长的周期,促进葡萄品种的改良。文章中针对葡萄改接和示范的技术深入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