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着鸵鸟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鸵鸟养殖数量不断增加,非洲鸵鸟育雏期间各种疾病亦在逐渐增多,笔者就鸵鸟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雏鸟腹水症(笔者自定名)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同批育推的26只鸵鸟在15日龄后逐渐发病,先后发病20余只,1月龄左右死亡4只,其余患病雏鸟由于及时采取措施而痊愈。二、病因分析1.饲料稍有霉变但不至引起急性大批中毒,而生长发育良好,增重速度快、采食量多者首先发病,来食量较少者发病较轻且迟,这可能与前者采食较多霉变饲料有关。2.饲养密度大,通风换气不良,至使育雏箱内氨气过浓,氧气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2.
133.
多元磁肥的增产原因及其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元磁肥系以热电厂所排放的粉煤灰为添加物。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下而生产制造的一种集化学营养和物理作用于一身的新型复混肥料,内含N,P,K及丰富的多种中,微量营养元素。该种肥料所含“剩磁”能促进玉米植株对土壤和肥料中N,P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玉米的生长势态,增产玉米14.866.7kg/亩,比普通复合肥增产9.3%~56.8%,产投比为3.6~4.4:  相似文献   
134.
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5、2.5和3.5年生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不同器官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7.6~525.1 g/kg,厚荚相思各器官碳素含量高低排列次序基本一致,表现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土壤碳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贮存量分别为73.04、86.14和96.34 t/hm2,其分布序列为土壤(0~60 cm)>植被层>凋落物层。碳贮量在林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上与各器官生物量成正比,3个林龄厚荚相思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分别为3.89、8.26和9.23 t/(hm2.a)。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对主要淡水养殖鱼类酿成极大危害。初步研究表明,其病原因子是细菌,但引起发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池塘环境恶化更是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各地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发病率高和危害严重者,以多年不清淤池塘为多。有的鱼池多年未清淤,淤泥深厚。其中有大量有机物堆积。高温季节下。由于细菌的腐败作用等因素加剧,引起水质恶化,造成对鱼类生长不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6.
海洋放线菌MB-97生物制剂 在克服大豆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得到海洋放线茵菌株MB—97,经微生物学系统鉴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定名为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 MB—97)。将该菌制成生物制剂,在克服大豆连作障碍中应用,以75kg/hm^2用量作为基肥一次施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区条件下以重茬6年大豆为对照,可使大豆增产19.4%;大面积示范试验,可使大豆增产13.9%~18.3%;经黑龙江省、湖北省两年22点联网试验。可使大豆平均增产15.2%。  相似文献   
137.
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 4年生肉桂林和杉木萌芽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肉桂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林地土壤持水量 ( 0~ 40 cm)、表层土壤 ( 0~ 2 0 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依次为 9.92 2 t/hm2 ,3 90 .2 t/hm2 ,1 4.46 mm/min和 8.6 3 mm/min,分别比杉木萌芽林高 4.2 55t/hm2 ,72 .0 t/hm2 ,3 .6 8mm/min和 1 .59mm/min.说明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 ,对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建立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的特点,可同时定量检测奶牛粪污中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喹噁啉的残留。采用C18色谱柱(500 mm×4.6 nm, 5μm),以0.3%的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条件下,5种抗生素均能达到基线分离;3倍信噪比下,5种抗生素的检出限均为20μg/kg。在加标浓度50μg/kg条件下,奶牛粪污样品经前处理、MCX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后,五种磺胺类抗生素回收率达到75%~80%,相对标准偏差为2.8%~3.9%。此方法检测了某规模化奶牛场粪污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磺胺嘧啶的浓度范围在45~50μg/kg,其他抗生素无检出。  相似文献   
139.
在连作三年的制种玉米土壤上,采用单作玉米、单作菜豆、玉米/菜豆间作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出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作菜豆与玉米/菜豆间作的种植模式,与单作玉米的种植模式相比,均能够降低土壤的容重,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及土壤内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以单作菜豆的种植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菜豆间作后的土壤容重与单作玉米的相比,降低了0.92%,其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单作玉米的高出4.14%、2.35%、0.91 cmol/kg、0.73 g kg-1、2.24mg kg-1、1.48mg kg-1与2.81mg kg-1;不同的种植模式中,以采用玉米/菜豆间作土壤的产值、产出/投入比最高,其值分别为12.76×104元.hm-2与9.52。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研究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秃杉人工林尤其是大径级用材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阶段(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  结果  (1)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9、17、25、37 年生的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6.77、157.06、200.82、304.88 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35.84、90.10、126.16、212.71 t/hm2,树枝生物量分别为16.35、28.68、30.60、30.01 t/hm2,树根生物量分别为11.26、21.22、24.16、39.92 t/hm2,树叶生物量分别为9.95、10.32、11.72、9.88 t/hm2,干皮生物量分别为3.38、6.74、8.17、12.36 t/hm2。(2)林下植被生物量依次为1.54、3.38、5.15、5.80 t/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分别占59.09%、69.53%、73.26%、73.45%,草本层占40.91%、30.47%、26.74%、26.55%。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2.23、4.73、7.04、10.67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3)各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净生产力依次为8.53、9.24、8.03、8.24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组成比例(46.66% ~ 69.78%)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的组成比例(3.28% ~ 4.46%和9.83% ~ 21.34%)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结论  (1)秃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其中干材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波动较小。(2)与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相比,秃杉人工林具有速生期长和衰退晚的优点,生物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为桂西北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