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农作物种子老化是影响种子安全生产和储藏的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种子活力中最具威胁性的因素之一。选育耐老化品种是防治种子老化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对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近五年来农作物耐老化种质资源的鉴定、耐老化基因的挖掘以及农作物耐老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展望,为今后开展作物种子老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选育高活力新品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通过水稻中OsWRKY45基因在NCBI中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电子克隆ZmWRKY45基因并与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利用该基因的CDS区设计特异引物,在3叶期对吉单441进行不同浓度NaHCO_3处理,对玉米杂交种吉单441及其双亲自交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吉单441及其父本中含有ZmWRKY45,在盐碱胁迫下吉单441中该基因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而表达量升高,初步判断该基因可能在吉单441的耐盐碱过程中起到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猪细环病毒1型(TTSuV1)在四川地区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关系,采用PCR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140份临床健康猪血清进行检测,并根据NCBI已发表的TTSuV1的全基因组序列,对TTSuV1中的2个亚型TTSuV1a和TTSuV1b进行全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在140份临床健康猪血清样本中TTSuV1a和TTSuV1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29%(95%CI:40.7%~57.9%)和39.29%(95%CI:31.1%~47.9%)。通过克隆转化,序列测定后拼接获得TTSuV1a的近似全基因组长为2 497bp,TTSuV1b为2 693bp,对测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TTSuV1a的ORF1和ORF2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参考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9.3%~97.5%和92.7%~98.2%,TTSuV1b的ORF1、ORF2序列与其他参考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7.1%~98.6%,分析表明其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为四川省部分地区猪群中TTSuV1的流行情况提供数据参考,为进一步研究TTSuV的遗传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杨梅果实糖分积累及其代谢酶活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花后54 d起至果实成熟,对‘东魁’、‘黑晶’、‘温岭大梅’3个杨梅品种的果实发育动态、糖分积累和糖代谢有关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杨梅果实的糖分主要是蔗糖、果糖、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约为总糖分的40%~50%,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糖分含量先小幅下降,然后快速积累,完全成熟时3种糖分均达到最高值,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34.4~48.9,24.6~28.6,23.2~27.7 mg.g-1鲜重。果实滴定酸含量则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成熟时降至最低点,为0.4%~0.6%。杨梅果实中与蔗糖代谢相关的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先下降,然后逐渐升高,成熟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0.3~52.8,31.2~40.5,3.5~4.0 mg葡萄糖.g-1鲜重,活性从高到低顺序:NI>AI>SSD。表明成熟果实中较高的NI和AI活性可能是杨梅果实果糖和葡萄糖积累的主要动力。对‘东魁’果实的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两者均逐渐升高,但到果实成熟时活性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3.4±2.4),(35.8±2.8)mg蔗糖.g-1鲜重,SSS的活性高于SPS活性,可能暗示SSS和SPS在成熟果实中的高活性是杨梅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动力,SSS对蔗糖积累的贡献要大于SPS。  相似文献   
65.
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对施加生物炭土壤水分预测的适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有良好的吸持作用,为确定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分预测模型适用性的影响,依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固原生态站开展了小区定位试验。向土壤中施加不同种类及比例的生物炭,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考虑土壤含水量的非线性特征以及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BP神经网络和SVM支持向量机两种模型,建立施加生物炭土壤水分预测模型。计算预测值,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相对误差;利用RMSE、MRE、MAE和R2评估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78%,最大误差为13.14%;SVM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6%,最大误差为2.42%。SVM模型的RMSE、MRE、MAE值(分别为0.34~0.17,0.07,0.56~1.27)均小于BP神经网络的(分别为1.04~1.16,0.47~0.68,3.78~4.57),且决定系数R2值SVM模型(0.96~0.99)大于BP神经网络(0.56~0.64)。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均能很好地预测施加生物炭的土壤水分,但SVM模型预测结果更加稳定,精度较高,更适于施加生物炭土壤水分的预测。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生物炭还田土壤水分的预测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利用1K低密度SNP标记,对不同亚群的95份自交系材料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和类群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玉米亚群的95份自交系可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符合血缘背景;主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760 7,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317 8,杂合度观测值平均值为0.073 4,PIC值平均值为0.257 0。在1 249个SNP标记中,多态性较好的占比72.06%。基于GenoBaits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可低成本且高效地解析种质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专、特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67.
竹炭是竹子高温热解的产物,通常被用作燃烧、吸附和电极等材料.它独特的多孔形貌、高比表面积、高弹高强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增强体材料中应用潜力巨大.梳理了竹炭的制备方法、基本特性及表面改性进展,介绍了竹炭作为增强体在聚酯(尤其是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竹炭从制备、改性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对增强...  相似文献   
68.
69.
以常州市某农药厂搬迁土地为研究对象,在监测分析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土壤进行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PAHs的含量范围为0~1.546mg·kg-1,优势化合物中萘、菲等低环化合物含量大于高环的荧蒽、苯并[k]荧蒽和芘等化合物,且土壤中PAHs可能来源于石油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在可接受的10-6~10-4范围内,而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尽管研究区域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但是化合物苊和芴含量超出了风险评价低值(ER-L和ISQV-L),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0.
为筛选耐老化玉米品种,本研究采用高温高湿法对44份玉米杂交种进行老化胁迫。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种子经老化胁迫后,发芽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差异,老化后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平均值分别为65%和77%,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和18%,相对发芽势变异幅度为9%~98%,平均为75%,相对发芽率变异幅度为13%~100%,平均为81%。筛选出先玉335、吉禹619、金园15、必祥809、富民105等5份耐老化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