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6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沈椒四号麻辣椒为试材,在辣椒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PUT、SPD、SPM,研究了外源多胺处理的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及其代谢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PUT0.1(1×10-4mol.L-1)和SPD1(1×10-3mol.L-1)能够促进辣椒素的积累,PUT0.1处理促进作用最强。PUT0.1和SPD1均能促进PAL和POD的活性。PUT0.1能够降低PPO的活性和抑制木质素的合成。所有多胺处理均能促进类黄酮和单宁的积累,但PUT0.1对单宁的促进作用较大,对类黄酮的促进作用较小。PUT0.1为促进辣椒素积累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特性,为其作为添加剂进行炭基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稻壳为原料,在50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稻壳生物炭(RBC),并采用3种工艺制备铁改性稻壳生物炭 (FDRBC、FWRBC和FWBC)。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 (BET) 和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 等技术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进行物理性质表征。以稻壳生物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生物炭为材料进行铵态氮吸附试验,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  1) 经过铁改性,稻壳炭比表面积降低了2.4%~63.7%,孔径平均提高了2.8%~319.2%,pH均降低到5左右;2) FWBC和FWRBC在pH为6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FDRBC和RBC在pH为7时,对NH4+-N的吸附量最大;3)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数据,RBC、FDRBC、FWRBC和FWBC对铵态氮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2、8.82、4.67和3.67 mg/g;4) 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结论】  供试稻壳炭和3种铁改性稻壳炭对铵态氮的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方式为主。铁改性处理提高了稻壳炭的孔径,降低了pH。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以FDRBC最优,用其制备新型肥料可提高肥料的保肥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是淹水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过程的重要气态产物,可通过土水界面向大气排放,也可随水向下淋溶。秸秆生物质炭施入稻田后会改变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影响反硝化过程及N2O和N2产排。本研究依托2010年夏建立的连续秸秆生物质炭还田的稻麦轮作农田试验,通过埋设淋溶管收集土壤剖面溶液,采用气相色谱和膜进样质谱分别定量溶液中N2O和exN2(反硝化产生N2量),观测了2018和2019年水稻季不同秸秆生物质炭施用量(CK:每季0 t·hm-2;1BC:每季2.25 t·hm-2;5BC:每季11.3 t·hm-2;10BC:每季22.5 t·hm-2)下0~1 m土壤剖面溶液中N2O和exN2浓度的时空变化,评估了长期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作用及其主要气态氮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稻季CK处理N2O浓度以60 cm处较高,exN2浓度则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能降低剖面N2O和exN2浓度,以10BC处理最为明显。其中,N2O浓度降低以60 cm处较大,exN2浓度降低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大。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溶液无机氮(NO3-+NH4+)含量无明显影响,但5BC和10BC处理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氧(DO)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Eh)。CK处理下土壤剖面溶液N2O和exN2浓度变化与DOC、硝态氮(NO3-)及DO有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下则主要受DO和Eh控制。exN2淋溶量(按1 m深度计算)CK处理下为2.3 ~5.5 kg·hm-2,相当于无机氮和有机氮(DON)淋溶量的32%~34%,5BC和10BC处理则降低为1.7 ~3.7 kg·hm-2和1.1~1.9 kg·hm-2,上述结果表明,反硝化产生N2随水淋溶量不容忽视,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可改善淹水稻田土壤剖面的通气状况,增加DO,提高Eh,进而有效减少深层反硝化及其主要气态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方法:采用10℃/5℃(昼/夜)和15℃/10℃(昼/夜)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1个月和2个月的时间,以冰箱保藏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2个月的保藏时间。[结论],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1个月,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菌丝长速均匀稳定,菌丝干重及子实体产量较高。可见,蛹虫草菌种在较低的常温、有散射光条件下保藏要比保藏在冰箱里效果佳。  相似文献   
16.
接种是食用菌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无菌操作下完成,是一项用工量最大、最易使培养料感染细菌的一道工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接种箱是接种工艺过程中一个重要设备,是供菌种分离和移接的专用操作箱.传统接种箱存在占地面积大和不易移动等缺点.为适应我国中小型食用菌生产单位和用户,设计了一种折叠式接种箱,具有结构简单、轻巧、制造成本低、便于移动作业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特点,满足了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真姬菇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莉莉  吴梅 《食用菌》1995,17(5):13-15
真姬菇又称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人工栽培菇类,我国山西、福建、吉林等地已引种,栽培量逐年扩大,主要出口日本。目前国内有关真姬菇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的资料较少,为此我们于1992~1994年对其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指望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双孢蘑菇的品种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对176、163、U3、152、111五个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北方都能发菌出菇.176品种产量比较高,子实体外部形态特征较好;163品种产量高,子实体形态特征差;U3、152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偏低;111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太低.因此在北方鲜食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U3、152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迷你黄瓜全季节栽培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迷你黄瓜品种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迷你2号的外观品质最优,迷你1号的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鲍鱼菇栽培多以棉子壳、杂木屑为主.当地这2种物质来源有限,成本偏高,而玉米芯价格十分便宜,我国有大量的玉米产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可为鲍鱼菇的栽培提供大量原料,通过3 a 试验,证明用玉米芯做主料栽培鲍鱼菇即可降低成本,又可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