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进行棕榈红棕象甲形态的观察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方法]从南宁市苗圃采回红棕象甲各虫态的标本,在实体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并把特征加以描述。在南宁市以棕榈科植物为调查对象,在红棕象甲为害高峰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记录调查总株数、被害株数。[结果]红棕象甲不同个体成虫前胸背板的液滴状斑大小、形状和排列不一致,不同寄主幼虫形态特征相同,但同龄幼虫的虫体大小却不一样。红棕象甲在南宁市内主要分布于部分苗圃和棕榈科植物集中种植地,而且在南宁市范围内主要为害国王椰、老人葵、加拿利海枣、霸王棕、美丽针葵等棕榈科植物。[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宁市棕榈红棕象甲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改善锥形缸体球面配流副油膜润滑特性,提出一种多弧槽球面配流副结构,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多弧槽球面配流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首先,对多弧槽球面配流副进行理论建模,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油膜压力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化,利用环形三对角矩阵算法(CTDMA)求解球面配流副压力分布;然后,对多弧槽球面配流副承载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球面配流副不同弧槽结构下的油膜厚度分布及压力分布规律;最后,以缸体倾角、泄漏量和摩擦转矩为优化目标,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多弧槽球面配流副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多弧槽结构可提升球面配流副油膜承载能力,弧槽结构最小膜厚下降3.1%~4.0%,弧槽结构最大压力显著提高,最大增幅为16.3%;同时可有效降低泄漏量、摩擦转矩,优化后综合目标性能提升10.5%,缸体倾角、泄漏量和摩擦转矩分别下降5.1%、8.1%和5.9%,有效提升了球面配流副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23.
24.
结合遥感在相关研究应用中的优势及特点,分析了自动分类技术在作物提取中的应用方法和思路,并讨论了该技术在作物提取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根据研究区域粮棉作物的物候特征,研究并实践了运用监督分类和模型分类进行粮棉作物提取的方法,为农业布局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安全现状,阐述了局域网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7.
结合GIS和矢量图形编辑软件在相关研究应用中的优势及技术特点,针对两类软件在现代农业规划图制作中的结合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并实践了其设计思路及制作技术,论述了GIS和矢量图形编辑软件相结合的模式在现代农业规划制图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在中央1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山区,由于受到地势的影响,信息化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作者结合河北省平山县的实际情况,走访当地农户,对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阻碍山区农户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为促进山区信息化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的叶鞘表皮显微形态和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危害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控制该虫在南宁的发生与为害。[方法]以南宁市棕榈科4种植物国王椰Ravenea rivularis、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加拿利海枣Phoenixcanariensis、大王椰Roystonea regia(HBK.)O.F.Cook为材料,进行红棕象甲为害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叶鞘表皮显微形态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叶鞘表皮显微结构、营养成分与红棕象甲的物理抗性有直接关系。红棕象甲的为害程度与棕榈科植物角质层厚度及叶表皮厚度呈反比。红棕象甲对棕榈科植物的为害程度随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粗纤维含量的减少而增大。[结论]红棕象甲的为害程度与棕榈科植物叶鞘表皮微结构及营养品质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资源过度使用的情况,黄淮海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研究该地区农户小麦生产中实际水资源、肥料的使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黄淮海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5省农户小麦生产的实际调研,发放有效调查问卷共计1 407份,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化肥用量。通过对数据汇总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粮食流通与销售市场中普遍存在小麦优质不优价的问题,优质小麦并没有因为品质优良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缺乏市场竞争力;黄淮海小麦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量施用化肥问题,具有节肥潜力。提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广节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发肥料新产品,以实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